而后来岳飞北伐,杀到朱仙镇,一日接十二道金字牌撤军,岳飞撤军,除了这十二道金字牌,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友军都撤回了。岳飞主战场在襄阳、鄂州,淮东是韩世忠,淮西是张俊,川陕是吴璘。假如没有十二道金字牌命岳飞撤军,友军不出兵配合牵制金军兵力,岳飞无论如何也难以完成独功!
朱仙镇大捷,只是战略上取胜,兀术也是仅是被迫撤离,十万主力还完整的保存了。岳家军主力鼎盛时期也就十多万,对付兀术就够呛,要知道,金国军事统帅兀术,那是金国真正的军事家,他和大宋的刘锜一样,从少打到老,从东杀到西,从南杀到北。而且他还有水战的经验,可以说是军事全才。加上大宋淮东、淮西大军止步不前,金军另路金军从淮西绕到岳飞背后,岳飞这仗还怎么打?
但为什么不让友军配合,一起干翻金国呢?因为名为“友军”,实际相互之间并不友好,这几大军头之间,关系相当复杂。刘光世和韩世忠公开有矛盾,韩世忠和张俊有矛盾,张俊和岳飞有矛盾,张俊还和刘錡有矛盾。要他们之间配合,怎么配合?而后来孝宗主持北伐,用李显忠和邵宏渊为大将,就是因为邵宏渊嫉贤妒能,将帅不和,致使功亏一篑。
四,韦太后受制于人。由于权力的竞争,如果说赵构内心并不希望父亲徽宗和哥哥钦宗回国,那么,赵构希望母亲韦太后回国却并无任何虚情假意。比如,金国最后的议和使萧毅来临安时,赵构便对他道:“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
议和谈成后,萧毅回国前,赵构又对他道:“若今岁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今岁未也,则誓文为虚设!”作为皇帝,赵构直接表明了态度,为了母亲,他委屈一点可以,现在谈成了,你们将我母亲送回来,否则这“和约”就是空文,他赵构还是敢打的,真敢不敢打,暂且不论,最少有这个态度!通过谈判将母亲接回来,自己委屈一些,丢不丢脸?当然脸面不光鲜,但起码有个正当托词,勉强说得过去!
譬如,两户人家打架,对方扣押自己母亲,自己掂量一下斤两,不能完胜对方,于是通过谈判妥协,换回自己母亲,不能说有很大过错。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国家复仇,廿年不长。赵构是这样想的,也确实这样做了,二十年后,他主动传位给孝宗,放手让孝宗干仗,可惜的是,终因大将不和而无功而返。
佐料:《宋人轶事汇编》卷二“韦贤妃”第10条,记载一则轶事,大家细细品:
韦太后从金国回来后,携带一四圣图,每天供奉得十分恭敬,还特意委派赵构的亲信内侍去建造“四圣观”。秦桧偶然见到,问施工人员宫中建什么,施工员据实以答,秦桧即到政事堂书写堂帖唤张去为来,斥责了一顿,让他立即停工。
张去为很窘迫,哭着禀告韦太后,韦太后又对赵构说了此事。
一天退朝后,赵构留下秦桧,特意说了建造“四圣观”的过程,秦桧却禀奏道:“先朝就是因为大肆建造宫观,才导致';靖康之变';,内庭有什么施工项目,怎么能不让外臣知悉?宦官自专,并非社稷之福!”
当天即停工,改为京都驿站。过了三年,赵构才通知秦桧,在孤山建造“四圣观”,但是殿宇规模异常简陋!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