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十八位皇帝,论知名度,除了赵匡胤,就算赵构了。可是赵构在世人眼中普遍印象是反面的、恶劣的,认为他昏庸,因为他杀了岳飞;认为他懦弱,因为他坚持议和,不惜屈膝向敌国称臣;认为他无能,因为他重用秦桧为独相,时间长达十七年,甚至有人还认为他受制于秦桧。尤其是他杀岳飞这事,由于岳飞民族英雄的形象极正面,作为反面形象的赵构因此受尽指责!
事实上,赵构果真如此不堪吗?好在中国地历史丰富多彩,可以上比下比、左比右比、横比竖比,有对比才有伤害,有对比才有距离,有对比才有结论!
我们先分析赵构冤杀岳飞是不是昏庸。
赵构为什么杀岳飞?前文重点分析过。这里我们分析赵构杀岳飞的后果!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所作历史事件是否昏庸、糊涂,判断的重要依据就是该历史事件造成的结果。特别是对一位帝王来说,更是如此。比如:
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这事纯属为了搞笑,性质当然糊涂透顶,结果可想而知,犬戎灭了西周。
战国时期赵王迁冤杀李牧,仅仅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所灭;北齐高纬冤杀大将斛律光,不久,北齐被周武帝宇文邕所灭;后来的明朝崇祯,冤杀袁崇焕,清军挺进了山海关。这些历史事件,耳熟能详,都是昏庸的典型代表。
而赵构冤杀了岳飞后呢,他所建立不久的南宋政权不仅没有垮掉,反而走向巩固,走向复兴,并向后延续了一百五十二年之久。赵构杀岳飞是不是昏庸,一目了然。
有人会抬杠:如果赵构不冤杀岳飞,大胆起用岳飞北伐,岳飞就收复了国土,统一了国家,这不是昏庸吗?这纯属想当然耳,为什么这样说,等下再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因为赵构的冤杀、错杀,才使岳飞的英名更加流芳于世,从而逐渐成为忠君爱国的典型代表。如果岳飞得以善终,历史对岳飞的评价,可能不及韩世忠。这一点,相信很多人不愿接受,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再来做个对比。
岳飞冤死之前,官职(所任最高职):韩世忠是枢密使,岳飞是枢密副使;荣誉虚职:韩世忠是太保,岳飞是少保;加授节度使:韩世忠是三镇节度使,岳飞是两镇节度使;爵位:韩世忠是英国公,岳飞是武昌郡开国公,比韩世忠低了两个档次;另外韩世忠还被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岳飞没有功臣称号。
有人会说,如果岳飞不被冤杀,按他的能力和年纪,取得更大的成就完全有可能。这里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即该不该“议和”该不该打的问题。也等下统一分析。
赵构在位时期,手下名将如云:韩世忠守淮东,刘光世、张俊守淮西;岳飞守荆襄;吴玠兄弟守四川;杨沂中、刘錡领禁军,还有诸如李显忠、王德、郭浩、杨政之辈。全部是由赵构任用提拔的,如此众多的名将养成,是一位昏君所能做到的吗?
所以说,赵构故意冤杀岳飞,不是因为昏庸,恰恰相反,而是心狠手辣的帝王手段,杀伐果断是一位皇帝的基本素质,柔优寡断、菩萨心肠是做不成皇帝的!
我们再来分析南宋初期,赵构的“议和”国策,是不是懦弱的表现,也就是说,该不该议和、该不该打?分析之前,我们还是来做个对比。
后世的大明灭亡,几乎是北宋灭亡的翻版,所不同的是,大明是被李自成义军和清军夹攻而亡的,而大明的都城在北京,北宋都城在开封,相比之下,大明虽然都城被占领,但南方的收缩空间大得多。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