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南宋早期的起义、叛乱、兵变,影响最大的当属“钟相、杨幺起义”。“钟相、杨幺起义”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钟相领导,时间较短,仅有两个月,后期是杨幺领导,长达五年之久。“钟相、杨幺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进步口号,所以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有影响,我们应该比较详细的介绍。
公元1130年二月,鼎州(湖南常德)武陵人钟相聚众起义。钟相无其他才能,善于欺诈,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引诱群众,加入他的“乡社”组织。自号“老爷”或“弥天大圣”,谎称自己有和天联通的本事,能够救人疾患。但凡这类人,都是口才好,能忽悠,有煽动性,加上野心大,擅欺骗,没文化的百姓很容易上当。
钟相经常私下对他的信徒道:“国家法令将人分为高低、贵贱、贫富,这不是良法,如果让我来制定法令,我将'等贵贱、均贫富'。”
武陵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认为钟相思想高尚,争相送粮送钱拜谒钟相,称为“拜爷!”前后达二十多年,钟相因此积累巨万家资,期间有官府想将他擒拿法办,钟相都用钱财贿赂得免。
1130年,金人南侵,孔彦舟在湖南率军退入澧州(湖南澧县)。湖南境内人心惶惶。钟相趁此机会,以抵抗孔彦舟为名义,于二月十七日聚众起兵。
钟相在武陵起义,鼎州、澧州、荆南民众相继响应,当时,恰好鼎州没有主官(知州),湖北提刑王彦成率先携家属逃出,知岳州单世卿奔龙阳(湖南汉寿),其他官吏无人具有主持大局的能力,钟相的势力发展迅速。他们打着“等贵贱、均贫富”口号,攻破州县、焚官府、烧城市,毁寺观、坏神庙、抢富豪,杀官吏、儒生、僧人、道士、巫医、卜祝以及一切有仇怨的人。
随后,钟相建国号楚,改年号为天载,钟相自称楚王,立长子钟子昂为太子,设立官属。钟相自称“楚王,设太子,立官属”,一下子拉开了自己和民众的距离,让“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成了幌子和谎言。
他们称起义军为“爷儿”;称朝廷典章制度为“邪法”;把杀官吏等称为“行法”,把抢劫财产称为“均平”;病者不许服药、死者不许行丧;一切以拜谒钟相为要事,对于“执耒之夫”和“渔樵之人”,则加以保护。凡是参加起义军的,一律免除赋税差科,不受官府法令的约束。这些主张和行动却受到民众的热烈拥护,认为是“天理当然”。
不久,钟相率军攻陷了澧州,不到一个月,便占据了武陵、桃源、龙阳、沅江、澧州、阳安、石门、慈利、枝江、松滋、公安、石首、益阳、宁乡、湘阴、安化、宜都、华容、沅陵共十九县。
此时,朝廷在鼎州附近的官军是“时反时叛”的孔彦舟,孔彦舟率部镇压钟相,义军奋力抗击,先期互有胜负。
三月下旬,孔彦舟派多人假装虔诚投靠钟相,称要入法,钟相毫不怀疑,三月二十六日,孔彦舟率军攻钟相水寨,激战中,“入法”的内应突然从寨中杀出,钟相大败。带着妻子儿女逃入山谷,被村人范颜所擒,献给孔彦舟,随后被杀。
钟相牺牲后,杨幺接下了这副担子,他联络起义军的其他首领夏诚、黄佐等,率领其他部众转入洞庭湖区,据湖泊港汊为险,临湖设寨,继续与官府抗衡。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