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赵佶命童贯、蔡攸率军入燕京交割。此时燕京原来的辽国官员、富民、金帛、子女都被金人掠夺干净,燕京基本成了空城。粘没喝当时还不想退出燕京,仅打算将涿州、易州交给大宋,阿骨打知道金国势力还不是很雄厚,对他们道:“朕与大宋,双方已经约盟,不可背负,朕死之后,你们放手再干!”为以后金国翻脸打下了基础。
四月二十四日,童贯上表朝廷,称已经收复燕京,二十九日,赵佶特赦河北、河东、燕山路,同日命童贯班师回朝。知燕山府王安中,同知燕山府事郭药师接手燕京。燕京正式收复。
应该说,燕京等地的收复,是大宋的外交胜利,赵良嗣来回往返宋金之间前后有七次之多,终于促成两国议和,大金同意将辛苦攻取的燕京等地交由大宋,实属功不可没!
期间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曲折和憋屈,大宋也花了不少金钱,但是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没有死亡大量的军士,最后获得了燕京等七州大幅地盘,可以说胜利属于大宋。
如果阿骨打食言而肥,不退出占有的燕京,大宋能奈他何?
万分可惜的是,赵佶没有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后面的昏招连连,不到四年便亡国了。
五月,因朝廷收复燕京等地,赵佶论功行赏,封王黼为太傅,郑居中为太保,进童贯为徐、豫国公,蔡攸为少师,赵良嗣为延康殿学士。郑居中因为一直反对出兵北伐,自称无功,推辞了封赏。
随后,赵佶命王黼总管三省事务,赏赐玉带。王黼谄媚佞幸,收复燕京这件事,总算上得一点台面。
佐料:赵良嗣家世为辽国大族,是汉民族在燕云十六州的居民。赵良嗣为什么归顺大宋,燕京收复后,按他自己后来向赵佶辞职的说法:“我在北国(指辽国),与燕中豪杰刘范、李奭以及宗族兄长马柔吉义结同心,梦想将幽州、蓟州奉献给大宋。我们在北极祠下沥酒设盟,向天起誓,假如以后成功,就挂冠辞事,以表本心。并非博功名、取富贵。仰仗陛下威灵,今日之事侥幸成功,那么以前的盟誓怎么可以违抗?请陛下准许我退休,买田购宅归养,让有见识的人都说:'这是收复燕云首谋的人,如今得以闲退,真天下美事!'不然,臣就成了欺骗神明,不察事理的人了!”
赵良嗣连接上了三次表章辞退归养,赵佶都不允许。后来朝廷接受张觉的投降,赵良嗣说出了心中的忧患:“国家刚和金国结盟,这样做必定让他们不高兴,到时追悔莫及!”朝廷不听,反而将赵良嗣降了五级。后来张觉果然成为大宋手中的一块烫手山芋!
就赵良嗣这样一个人,《宋史》也将他列为奸臣,赵良嗣奸在哪?真不知什么标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