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79章 乌台案

第79章 乌台案(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预,对赵顼道:“前昔仁宗皇帝试策贤良回来,非常喜悦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就是指苏轼、苏辙兄弟!现在皇帝能杀他么?”

王安礼从容对赵祯道:“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治罪他人,如果杀了苏轼,恐怕后世议论陛下不能容人才!”

隐居在江陵的王安石,特意派人送信给赵顼:“圣朝不宜诛名士。”虽然苏轼反对新法,但王安石的胸怀值得后世称道,什么叫宰相度量?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章惇等人亦出面力救,十二月二十九日,赵顼下诏,贬谪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了结。

雅士无罪,才华有罪。苏轼虽然没罪,但却被一些奸佞之臣故意陷害,好在赵顼不是昏君,王安石也是胸怀坦荡的贤士,这才让苏轼保住了性命,苏轼以后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寒食帖》等名作才能流传千古。

佐料:苏轼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论文,“浑涵光芒,雄视百代”;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雄健,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着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用墨丰腴,率意天真,是“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萧散简远”,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不愧“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其实,神宗赵顼是很看重苏轼的。“乌台诗案”后不久,赵顼几次想提拔苏轼,只不过宰相们不同意,赵顼也没有勉强。

哲宗即位后,苏轼很快入京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担当帝师重任,有次,苏轼在宫中值夜班,突然被召到便殿觐见宣仁太皇太后和哲宗皇帝。宣仁太后问苏轼道:“爱卿前年做什么官?”

苏轼恭敬地回答道:“臣做常州团练副使。”

宣仁又问道:“现在做什么官?”

苏轼又回答道:“臣如今任翰林学士?”

宣仁再问:“爱卿为什么骤然升到这个官职了?”

苏轼俯首道:“臣蒙受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厚恩所至!”

宣仁摇头道:“不是!”

苏轼抬头道:“难道是大臣推荐的吗?”

宣仁再次摇头道:“也不是!”

苏轼惊恐地道:“臣再无能,也不敢以其他途径上进啊(指走后门)?”

宣仁解释道:“这是先帝(神宗)的意思,先帝每次诵读爱卿文章,总是惊叹地说'奇才,奇才!'但是来不及重用你啊!”

苏轼听完,忍不住哭出声来,宣仁和哲宗也哭了,左右都感动得流泪,不一会命苏轼坐下赐茶,随后命人秉金莲烛送苏轼回翰林院。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