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猎日1931 > 第十六章 历史老师

第十六章 历史老师(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旁边的赵洱乃接着话题继续说:“蒋总统看准张学良的力量,在他的策动下,张学良最后下定了决心,出拥蒋通电,东北军南下,占领平津,形势迅由对蒋不利向对蒋有利逆转。在张学良的配合下,历时7个月,用兵11o万的中原大战,到193o年11月,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中原大战的胜利,为国民政权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郑海和听到这里急着问:“这是藩镇啊,围剿红军呢?”

郭援和赵洱乃互相看看摇摇头,郭援说:“对于红军的围剿,书上说的不多,反正是因为藩镇抽不出力量围剿红军,所以红军才坐大的。”

听到这里,吴宇忍不住话了:“我来补充两句吧!南京政府建立初期,并没有把**势力的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对蒋介石来说迫在眉睫的,是他的把兄弟冯玉祥和阎锡山,还有在西南虎视眈眈的李宗仁,甚至四川军阀刘湘,在蒋介石心目中的位置,也比**重要。因此,**在各地的展,特别是在江西、福建的展,确实令蒋介石恼火,但并未对蒋介石造成致命威胁。***在《中国的红**域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十分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可以说,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和展,就是在这种空隙中出现的。”

“但是,红军对蒋介石毕竟是一种威胁,特别是在江西福建的中央苏区,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因此,从193o年开始,蒋介石组织了对中央苏区的数次围剿。”喝口水润润嗓子。

“平心而论,蒋介石在一、二、三次围剿中,并未投入全力。我们可以看看围剿苏区的时间表:第一次围剿193o年12月至1931年1月;第二次围剿1931年4月至5月,也就是现在;第三次围剿1931年7月至9月;第四次围剿1933年1月至3月;第五次围剿1933年9月至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次围剿时,蒋、冯、阎中原大战的余波未定,蒋介石对各个地方实力派的举动比对红军更重视,还不敢倾全力剿共,投入围剿的兵力不但没有蒋氏嫡系,而且实力极差。第二次围剿时,正值古应芬、林森、邓泽如、萧佛成四监委因胡汉民案表《弹劾蒋中正提案》,对付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使蒋介石应付不暇,自然也不可能倾全力剿共。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的反对派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成立了同南京对立的广州国民政府,由唐绍仪、邓泽如、邹鲁、古应芬、汪精卫、孙科、李宗仁、唐生智、陈济棠组成,汪精卫任主席,9月初,广州政府以5o万元收买了石友三反蒋,两广军队北上出击,进攻湘赣,占领了衡阳、郴州,蒋介石只得先放下**而去平息两广。因此,一、二、三次反围剿,红军能够取胜,与国民党新军阀的内部争斗不无关系。”吴宇看看周围在听的人都聚精会神,不免有点当历史老师的感觉,于是更加卖力地说了起来。

“后来的第四、五次围剿,蒋介石确实是想一口吃掉**。但日本对热河的进犯(1933年1月日本攻占山海关,2月进攻热河),使得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干、内政部长黄绍纮等一批大员都到北平商讨热河抗战问题,长城沿线战事一开,蒋介石不会不受到影响。第四次围剿草草收场,与此不无关系。第五次围剿的过程中,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李济深等组建了福建人民政府反蒋(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使蒋介石暂时放松了对苏区的进攻,**没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打破围剿,实在是一大失误。蒋介石在平息了福建事变后回过头来收拾红军,终于使他把红军赶出了江西。”

“到红军突破湘江,开始战略性转移之时。蒋介石无疑大大松了一口气。在蒋氏的眼里,**离开了江西福建,就已经成不了大气候。因此,随后蒋介石对红军的围追堵截,在很大程度上是别有用心,追而不击,从而借机插手两广西南诸省。对薛岳尾追红军但却要求其保持距离的命令,就反映了蒋氏的心理。配合中央军堵截红军的桂系部队,在空中侦察时现占绝对优势的中央军对红军追而不击,同时又收到其内线电报,谓蒋介石采杨永泰一石三鸟计谋,准备大举进军两广,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大为恼火,下令桂系军队让开通道让红军通过,只是象征性的掐了个红军尾巴。广东陈济棠也深知‘匪存我存,匪亡我亡’的道理,放红军过路。至此,‘剿共’演变为南京政府控制西南、西北的军事行动。”吴宇说道这里停下了,看着一张张求知的脸大卫感叹:是不是讲的太精彩了?怎么都这么爱听啊?早知道老子改行当历史教授去了。

几个人见吴宇停下来,以为吴宇讲累了,有是敬烟又是递酒,嘴里还不停地催促吴宇快说。

吴宇叼着赵洱乃递过来的长寿烟,端着郑海和倒满的啤酒杯说:“南京政府借机控制西南、西北的军事行动是有根据的,就拿蒋介石亲自坐镇贵阳、昆明来说,与其说他是要指挥对红军的围剿,不如说他是借机要把中央势力扩展到西南。在对红军的所谓围追堵截中,蒋介石先到四川,实际上是同刘湘讨价还价,使中央军的力量向四川渗透,把四川置于中央政府的支配之下,在向四川派驻中央军的企图遭到刘湘拒绝后,总算把贺国光的参谋团、康泽的别动队派到了四川。接着,蒋介石又从重庆到贵阳,收拾了已被红军打垮的王家烈,用薛岳、郭思演控制了贵州。然后再到昆明,把龙云抓到自己手中。可以说,借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之机,蒋介石把势力扩充到了自己原来插不上手的西南大部分地区。从辛亥以来西南游离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局面从此被打破了,国民政府第一次对西南地区有了程度不同的控制权。”

喝口酒、吸口烟,吴宇摇头晃脑地继续说“红军的北上,又给了蒋介石把势力扩展到西北的借口。所以,在红军开始北上之际,根本就没有军事上的困难,而只是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反过来,到蒋氏的势力已经控制了西南之后,就不允许红军再向西南展了。所以,比一方面军实力强得多的四方面军再度南下时,就遇到了大得多的阻力,最后不得不无功而返,掉头北上。而就在这一过程中,胡宗南、王均到了甘肃,中央军开始向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渗透。红军到了陕北之后,中央军不但从甘肃、河南两面威逼陕西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而且进入了从来就插不进手的山西,汤恩伯、李仙洲、关麟征等十余师中央军入晋。”

“通过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蒋介石的战略目标实现了,西南和西北都归到了蒋氏的麾下,建立了国民政府对这一区域的有力控制。这一收获,对于蒋介石的意义十分重大,使其以西南、西北为总后方的对日战略能够付诸实施。但是,蒋介石不顾外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使其国内的政治支持度大大下降,也给不同派系的反蒋力量提供了口实。在日本的步步进逼下,蒋介石一退再退,一让再让,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不信任。1936年1月,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渡河东征,进军山西。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则以抗日的名义动了两广事变。身在泰山、军队尽失的冯玉祥也跃跃欲试。尽管红军东征、两广事变这些军事行为,没有对蒋介石造成致命威胁,但是,蒋氏的国策,在人民心目中失去了地位,也丧失了军队中下层军官士兵的支持,直到引西安事变。所以说,这藩镇问题和**问题其实又是蒋介石借机稳固政权的机会,如果没有红军的流窜,老蒋恐怕也不会跟着把手伸到西南、西北去,其实老蒋也是将红军当成一鱼饵,钓到了不少地方军阀。只不过最后没想到鱼饵变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

吴宇说道这里,将手中的烟蒂高高弹出,猩红色的烟头在空中翻腾了无数个跟头后,掉入了熊熊燃烧的篝火。一帮现代的年轻人,是否也会像烟头那样投入一场你死我活、水深火热的战争中去呢?这个问题那可是相当地严重。

“你丫的怎么知道这么多?你不是学美术、搞设计的吗?”李志宏听的有点狂了。

吴宇不无得意地翻了个白眼给他说:“谁规定学美术的就不能知道历史啦?告诉你,我爷爷是**新四军的军医,我爷爷的爸爸是国民党卫戍医院的军医,我爸爸是社会主义大跃进时代开始当医生的,我……什么都不是,我爸说当医生不好,没让我学!……”

提到老子,吴宇就来气,一个大好青年就这么被毁了。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以前我只以为只有国共两党在打仗,听你这么一说,感情有这么多头头脑脑、虾兵蟹将在里面混水摸鱼啊!他们打得稀里糊涂,我们总不能也稀里糊涂吧?”何洁的眼睛里满是崇拜,甚至还有点依赖。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