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姐佩服,“弟妹你这速度啊。”
苏荷,“那肯定是,既然打算接过去了住的房子我们肯定得找好。”
之后又说起铺子的事,顾大姐跟顾二姐一样,怕他们几个老头老太太开不好餐馆,厨师还是请专业的比较好。
苏荷的回答是,“先开着看吧。”
今天张晨晓梅两口子也在,苏荷就问起张晨要不要去首都的事。
两口子回答是,“舅妈我们先看一下,看你们馅饼店生意好不好,如果行的话,我们今年夏天再过去。”
“反正要不差这半年了。”
他们两口子存款真不多啊,二姐二姐夫搞养殖,这两年赚了不少钱。
至于大姐大姐夫,晓梅知道,都买了铺子了,家底肯定也不少。
三个闺女中,就她家比较.....不过没关系,等她毕业的,毕业了有工作就好了。
苏荷,“那倒也行,你们谨慎是对的。”
毕竟这没有回头路,家里也没有几千存款兜着。
初二这天也没什么不同,跟往年一样。
初三也是,因为要去首都了,顾父顾母跟着顾建华去大洼村看了她两个哥哥。
都是这个年纪的人了,有没有下次见面的机会还不知道呢。
初四这天没什么事,大家收拾行李。
苏荷让顾父顾母只拿被褥,多了别拿,让顾二姐给邮递过去。
顾母没同意,倔强带上了她的暖壶还有洗脸盆等,顾父也是带了他的钓鱼竿。
.........行吧。
苏父苏母这边也是,举家搬迁,要带的东西非常多,一次性带不走,只能托二儿子苏骁给邮递过去。
这当然没问题了。
苏骁给苏父苏母拿了五百块钱,养老本来是他们这当儿子的事情,可是这担子好像落到了他妹妹身上。
苏骁有点自责。
“干啥呀?我们有钱,你不用担心。”钱苏父苏母不要。
他们真的有钱啊,他们有退休金,还有孩子们每个月给养老钱。
自从退休后老大老二每个给他们老两口二十块钱,老三那边稳定后,也会一年一次寄钱过来。
老四嘛,直接过年时候给,他们两口子一人一百。
所以加起来他们钱还挺多的,两千块钱是有了。
“爸妈,你们就拿着吧。”苏骁硬塞。
苏父气急说了不要,咋还硬给,说了他们有钱了,苏骁钱没送出去了。
还是一个月一个月给吧。
说起来顾父顾母老两口钱也挺多的,虽然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儿女每个月孝敬。
但他们家有鸡啊,卖鸡下蛋,每个收入差不多十块。
加上之前的,他们身上也有一千来块钱了。
真不能小看这些老头老太太,都是个有钱的。
五号早上出发。
这天顾母睡不着起了大早,把早饭做了,虽说去首都跟儿女们一起生活,很开心。
但是也很不舍得他们这家,土房子塌了盖的砖房。
十七年了,房子也不新了,但充满了烟火味。
眼下他们就要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顾母有点点伤感,伤感之余有点点心疼,这可是盖的砖房,这就要不住走了,好可惜的感觉。
而且他们家里还是两座砖房。
要去首都了,家里就交给顾二姐看了,顾母把房屋钥匙给了顾二姐。
还有家里没吃完的菜面米蛋这些都让顾二姐拿回去吃。
不然放这儿就浪费了。
到了跟苏父苏母等人汇合后就坐客车。
顾父顾母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客车,有点新奇,可新奇着顾母就感觉到胃里一阵翻滚。
她这是晕车了,这难受啊顾母心想。
难受的她大冬天都想开窗户了。
好在顾母定力比苏荷强,一路忍着没吐,到了站点,下车扶着旁边大树哇直接吐了。
理解了理解了,她终于理解了,理解长意长安不愿意不回来了。
这来回简直要命啊!
大家到了市里,去国营饭店吃了午饭,随后才去火车站。
第一次坐火车顾父顾母很显然有点激动,一直问苏父苏母坐火车什么感觉。
苏母的回答是,“很平稳不像客车那样颠来颠去。”
苏父,“对,老姐你上了火车应该不会晕车。”
很快几人上了火车,苏父苏母说的确实对,顾母坐火车就啊不晕。
因为第一次坐火车,顾父顾母很是新鲜,左看看右看看。
只是再新鲜的东西,坐着累了就不新鲜了。
两天三夜后火车抵达了首都,顾母只觉得这两天三夜坐的,坐的她腰快散架了。
她再次理解了她俩孙儿,这赶路很不舒服啊!
苏荷顾建华先把双方父母带去了他们楼上,让他们先休息几个小时。
随后去学校叫了长意长安俩娃出来,让他们陪着弟妹以及姥姥姥爷爷奶他们。
她和顾建华带着四位长辈行李去了租的院子。
他们要生火,把炕烧起来,顾建华烧火的功夫苏荷去买了菜,米面酱油醋等日用品。
年前就想买的,可是一想他们回去了屋里东西没人看,就没买。
两个小时后,炕给烧的暖暖的,厨房摆满了各种调料米面等粮油。
苏荷还给烧了两锅水,把暖壶给装满了,又往锅里倒了点热水,等晚上洗漱用。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人住进来了。
苏荷顾建华俩人回到楼上时苏父他们已经醒了。
“咦,爸妈你们没醒了?”
长筠在一旁,“姥姥姥爷早就醒了。”
苏荷,“爸妈你们睡不习惯啊?”
苏父苏母摇头,“老了觉浅,眯个半个小时差不多了。”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