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少年韩非从儒家学习归来,遇到了少年卫庄这个鬼谷传人,随后在志同道合的理念之下,加上紫女,创造了流沙,以刑止刑,就是流沙的行事标准。
随后韩非展现了惊人的才智,在韩国内声望不断升高,同时在卫庄的帮助下,势力也在不断扩张。
而且为了给弱小的韩国赢取发展的时间,韩非让水工郑国,前往大秦,说动嬴政修建郑国渠,这个耗费巨大的工程,同样也是修建好后,会让大秦变的更加强大的工程。
以韩非的智慧,当然知道郑国渠一旦修建成功,对于大秦是多么的重要,但是那个时候,在大秦兵锋所指之下,这是唯一一个能够暂时挽救韩国的机会,因为如果不说动大秦修建郑国渠,韩国恐怕早就亡了。
以韩非估算,就算是以大秦的实力,想要修建郑国渠,也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算最快,大秦也要十年的时间才会完成。
加上当时大秦是吕不韦掌权,好大喜功的吕不韦,肯定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机会的,哪怕是吕不韦看出了韩非的计谋,韩非也不怕,因为这是阳谋。
而他韩非则利用这十年的时间,来让弱小的韩国强大起来,就算到时候大秦会更强,韩非也不怕,因为他相信自己,也相信韩国的潜力。
战国时期的韩国,是国土面积最小的一个国家,曾经被魏国的庞涓打的只剩下当时的国都阳翟,可是最后都挺了过来,这是因为韩国拥有战国时期最大的铁矿,其国内的士兵装备都是最好的。
而且韩国还有著名的产粮地点,粮食方面并不太担心。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韩国的强弩,天下闻名,其有效射程足以达到八百步,也就是大概八百米,就靠着这,所以韩国虽然几次有着覆灭的危险,最后都撑了下来,并且最后夺取了失地,有一段事情,韩国甚至还对外扩展了不少。
大秦的强弩虽然也厉害,但是和韩弩相比之下,还是弱了不少,大秦比韩国厉害的就是,兵多,而韩国限于国土面积,人口,士兵数量并不多。
当然这个不多是相对的,最主要的还是,东方六国采取的是分封制,虽然大王掌握的士兵最多,但还一部分士兵掌握在哪些拥有封地的人的手里,也就是所谓的私兵,这些士兵就是大王也指挥不了。
但是韩非如果变法成功,就可以把所有的士兵,转为国有的,这样的话,虽然还比不上大秦,但是也足够防御大秦的攻击了,因为大秦的敌人并不只有韩国这个一个国家,这也是韩非为什么敢喊出这个天下,我要九十九的信心所在。
嬴政之所以第一个灭韩国,除了韩国弱之外,就是为了韩国的铁矿,还有那平原的粮仓。
可惜韩非的想法虽好,并且也快要成功的时候,但是现实却很无情的,摧毁了他的计划,四年前,在嬴政派人来请韩非的时候,韩国上下,立即高兴的把这个韩国的九公子给送走了,因为韩非的所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其他人,不说姬无夜这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同时也韩国最大封地的所有者,就是韩王,也觉得韩非的存在,让他大王的位置都有些不稳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