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鼎则想的没有那么多,但也看出来了妻子的异样之处。
晚上,上了榻。
沈鼎忍不住开口问了,“你今儿怎么了?”
沈二夫人是刚沐了浴的,里头穿着大红色绣牡丹花开的肚兜,外面随便罩了一身鸭蛋青色的薄衫,更显得肌肤胜雪,娇艳如花。虽是三十多岁了,但沈二夫人善于保养,看外表也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
看着看着,沈鼎的眼神就火热起来。
“没什么,就是在想咱们儿子现在也懂得孝敬长辈了。”
说着,沈二夫人便将白日里儿子拿了银子回来,很是豪气的说‘给爹娘买一个,祖父祖母都买,银子从这里出’的情形讲了出来。
沈鼎这会儿哪有功夫去听这个,拽着媳妇就覆了上去,还能空出一只手把帐子放下。
“哎呀,你干什么,我跟你说事儿呢!”
“唔,明日再说……”
“……你胡子扎着我了……”
一切尽在不言中。
***
沈二夫人出身山东大族史家,虽不是什么簪缨大族,但也是底蕴深厚传承悠久。史家读四书五经习孔孟之道立家,但并不排斥生意场上的事情。要知道除了那些迂腐之人会觉铜臭与墨香不能并存,稍微聪明些的人便不会存此想法。
墨香是由什么而来?难不成墨锭不需要花银子去买?
沈二夫人作为史家嫡出的姑娘,从小是以宗妇为标准教养的。一个合格的宗妇可不光是只相夫教子,主持内宅及家中各项庶务、生意也是必须要学习的。
要知道史家的男人大多以读书为主,科举考中以后,便各地为官。男人在外头公务繁忙,家中的生意便只能是由内宅妇人打理。所以史家的女人大多比一般内宅妇人要多一个强项,那就是做生意的能力和眼光都不错。
沈二夫人从十一岁开始帮着自己亲娘管家,十三岁拿着自己的私房银子开了一个小小的卖脂粉的铺子。这要感谢她娘亲的教导,沈二夫人永远记得她娘对她说的一句话,银子放在那里并不能生银子,但是拿出去做买卖就有可能鸡生蛋蛋生鸡。
嫁入沈家以后,兄嫂常年在边关,镇国公里的中馈便交予沈二夫人之手。同时交予她的还有镇国公府明面上的各种生意,及至嫁入的年代久了,镇国公府暗里的一些灰色收入,沈二夫人也知道个七七/八八。
这是一种经验的增长,也是一种眼光的开拓。
所以当沈二夫人了解到儿子折腾的这个小买卖具体情况后,很快便发现了里头的商机。
如今‘好再来秘制烤肉串’生意进入了平稳期,虽没有刚开始那段火爆,但总体也算非常不错的。按如今这情形来计算,一个月赚个万儿八千两是妥妥的。
让沈二夫人惊讶的不是能赚多少,而是这敛钱的速度与其中的暴利。要知道做什么生意都是要有投入的,你所投入的银子和你所赚的银钱成正比,并且刚开始还有一段漫长的等待期与回本期。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