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有些冗长,但良绅有些失望,劣绅则暗自心喜。所谓的一九零八年大清乡,虽然陈文强信誓旦旦,估计也是没准的事。
散会之后,众乡绅表都恭敬地告辞而去。陈文强才露出意味深长的冷笑。桌上是与会者的名单,有数人已经被他划上了红叉。没有人知道,他要这些家伙开刀,而且是毫不留情。
“大人——”陈炯明憋了不少疑问,刚想开口询问,陈文强却抬手打断了他。
“竞存。”陈文强只是略停顿了一下,便把工作布置下去,却不是解答疑问,交代的工作似乎也不是很紧急。
“是,大人。”陈炯明躬身领命,迟疑了一下,告退而去。
顺德,顺德,陈文强把身体靠进椅子,已经决定从此地开始剿匪的第一步。烟幕已经放出,他要等的便是所需军火的运到,所需人员的到位了。
……………
一阵闷雷过后,接着是风,然后就是大点的雨。这雨来得猛,下得密,飙急的雨点和着风漩,竟如拧在一起的一条条残酷的鞭子似的,从天空中凶猛地抽打下来,毫不留情地抽打到人的头脸和周身。
深沉稳健,又通达计谋,算是对宋复华比较中肯的评价。而他素有大志,在一九零二年就放言:“天下苦满政久矣。若有英雄起,雄踞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出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在宋复华放言的时候,很多同游们还讽其为“狂生”。可当他把革命方略与陈文强商讨时,陈文强却颇是赞同。尽管陈文强主张在南方沿海之地先行起事,树革命大旗,引革命风潮,并练革命之军。但陈文强也没放弃在长江中下游,即腹心地带起义的计划。
而三路齐发,决战于腹心之地的大战略,可以说是陈文强与宋复华先行商议,又综合了吴禄贞的专业军事意见,才最终形成的。
现在,革命走到了这一步,前进的道路虽然还有很多坎坷,但前景却已经露出了胜利的光明。不仅仅是西南革命军的接连胜利,还有陈文强在体制内的经营和发展,更有复兴会号召力的迅猛提升。
留学生、海外华侨华人、国内热血青年,所有在革命号角鸣响中深受鼓舞、矢志投身的革命者,正在复兴会各支部的协调引导下,不断奔赴革命战场。
这些人具有新思想,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有意志,说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也不为过。他们的加入。使革命军更加坚强、稳固,更有战斗力。同时,各方面的人才会集,也使根据地的运作快速走上了正轨。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