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认真的思考了一番道。
“朝中官员大体维持现状,不会有太大的人事变动。”
“只是三个师傅老了,内阁需要增加点新鲜血液。孙儿打算从六部尚书里挑几个年轻的补充进来,然后再详细制定一下内阁的规章制度,让他们按部就班的升迁,并确立首辅制度。”
其实朱允熥一开始组建内阁的时候就想确立首辅了,只是三个师傅谁也不服谁,让他们谁当首辅都不行,索性不确立首辅,自己这个皇太孙来当首辅拍板。
老朱经过这几年的观察,也渐渐认可了内阁制度。
有这东西确实能减轻不少负担,最起码不用啥事都自己想办法了,可以在内阁官员草拟的办法上挑毛病,如果遇到不合适的再适当调整。
这样一来当皇帝可就轻松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累。
不过这东西有个弊端,那就是怕内阁的人合谋,共同欺骗皇帝。
然而,内阁首辅制度就是专门破这招的。
所有人都得按部就班的升迁,前边的首辅不下去,后边的阁员就上不去。
因此,只要有内阁首辅这根肉骨头,内阁就永远也别想团结起来。
“可以!”
“有内阁首辅这根肉骨头,内阁里的所有官员都得抱紧皇帝的大腿,永远不用担心皇权旁落。”
朱允熥闻言点点头道。
“孙儿就是这个意思!”
“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羁绊,这样孙儿这个皇帝才好从中斡旋。”
“而且,内阁成员最后是要皇帝拍板的,如果皇帝陛下不同意,任何人也别想进去!”
老朱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
“滑头,敢情你在这儿等着呢!”
“你能想到这层,咱就彻底放心了。”
“对了,你对于军队方面有啥安排?”
朱允熥闻言摇摇头道。
“先照旧吧,等西域彻底打通再琢磨改革军制的事情。”
“改革军制?”
老朱满脸疑惑的问道。
“你想咋改?”
朱允熥闻言攥紧了老朱的手,有些感慨的道。
“孙儿年轻的时候不懂事,曾经质疑过皇爷爷的卫所制度,认为您将军人和户籍绑定不是个好办法。”
“但孙儿这两年执政后发现,皇爷爷建立的卫所制度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首先,军人职业的稳定性。其次,兵员的稳定性。”
“不过,这两点都比不上第三点重要。”
“第三点?”
老朱满怀期待的看向大孙,他这几年被这孙子否定的太多了,还是头一次听到这孙子肯定他的政策。
“第三点就是有利于移民实边!”
老朱一听到移民实边四个字就笑了,笑的非常欣慰。
朱允熥继续道。
“孙儿走访了几个卫所,发现卫所内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型城镇。”
“所有军户生活其中,耕地就在卫所附近,不论了是训练还是耕种都非常方便。”
“这种行式在京畿附近意义不大,可到了偏远地区蛮夷混杂的区域就非常有必要了。”
“卫所可以凭借自身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迅速在当地站稳脚跟,并且呈碾压态势影响周边蛮夷地区。”
“所以孙儿想改一下,在大明腹地渐渐取消卫所制度,藏兵于民,征民为兵。但在边境以及新攻略之地则力推卫所制度,给予他们广袤的土地,让他们帮助大明迅速在新领土上扎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