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至此,无数外国商人,探险家,传教士纷纷踏足广州,短短时间内,广州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并享有“南大门”之称。
黄埔古港码头,广州八大码头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对外贸易最为活跃的港口。悬着各国旗帜的邮轮,商船以这里为终点,卸下无数香料,象牙,宝石。又以这里为起点,装上丝绸,瓷器和各种手工饰品。
繁华的港口内,每天都停靠着十几艘大型货轮以及数千艘小型商船和游轮,数之不尽的集装箱一刻不停的从轮舱内搬卸下来,被整齐的堆满了整个码头,然后分门别类的运输到相应仓库内或者直接被搬上了马车运到商行。
巨大的码头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但最多的无疑是赤膊着上身的脚夫们,他们人数众多,在钢铁建造的远洋航轮和堆砌如山的箱子中间来回穿梭,就像蚂蚁一样,毫不惹人注意。
黄埔古港码头内,驶进一艘不起眼的尖头客船,摆渡的船夫摇着木桨,在拥挤的港口内熟络的穿梭着。
木桨轻抵堤岸,客船缓缓的停在了一座拱桥下边,船夫收起木桨,往篷子里吆喝道,“到岸咯!”
船舱里走出两个人,穿着相同款式的格子长衫,戴着一顶圆形小礼帽。其中一人长的很胖,整张脸都显得圆乎乎的,他瞪着眼睛,吃惊的望着周围喧闹的港口。
“胖爷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船,咦!那艘船不是英国的“肖伊芙儿”号吗?据说这船是用一位美女的名字命名的,我在报纸上见到过,没想到这家伙那么大。”
胖子边上的年轻人并不瘦,可往他身旁一站,就跟细竹签没多大区别。这位年轻人明显没有他同伴那么好的兴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们不是来旅游的,先把正事办完,船什么时候都能看。”
这二人自然是李清一和谢福源,他们为了躲避被通缉的风险,选择了从上海到广州的水路,这一路虽然耗时颇长,但好在无惊无险。
“速去广州,寻冯连生。”
一路行来,便条上的八个字已印在李清一脑中,这上面透露的信息实在太过丰富,他的脑子都有些用不过来。
在晃晃悠悠的船上时,李清一不止一次问过自己,他离开上海不过一年时间,但为何这次回来,总有一种智商被压制的感觉,莫非这一年里,全上海的人都脱胎换骨了?
边条上的字迹的确出自老李叔之手,可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间房子里,莫非老李叔早已料到自己会越狱,而且会去那间房子?
另一个是关于那口摆在房内的黄木箱子,这是品古轩专用的机关箱,里面隐藏着暗格,是在一些见不得光的场合时使用。暗格的开启手段,整个品古轩只有五人知道。
李清一打开暗格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份密函,嘱咐他先在广州最大的阳泉客栈住下,等待品古轩来人,一起搜寻冯连生。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