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面前已经完成当天训练计划。现在已经排的整整齐齐两个完整坦克团的苏制坦克。摇了摇头道:“对于英国人來说。面对着现在北非战场。未來的欧洲战场德国人庞大装甲集群的巨大压力。他们不会将性能最好的坦克给我们。”
“像这种他们已经陆续开始淘汰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才会转交给我们。你们看着吧。等到不远的未來。美制性能优良的中型坦克大量生产出來之后。我们将会与英国人和苏联人。争夺美国援助的配额。”
“英国人为了搞到性能更加优秀的美制坦克。肯定会采取一些花样。我估计这些英国坦克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对我们的主要援助装备。至于我们自己制造的坦克。你还得等待。”
“不过那些英国坦克。在面对德国人的时候。也许是已经落后了。但是对付日本人。性能还是足够了。也许是对手不同。日本人的坦克不仅更加不适合反坦克作战。其实连担负掩护步兵攻击的任务都很勉强。”
“装备的都是更适合火力压制的榴弹炮。而不是与坦克作战的加农炮。最大口径五十七毫米榴弹炮。穿甲能力还不如我们的t二六坦克。甚至装备更多的是连火炮都沒有的九四式装甲车。面对这样的对手。这些装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还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
“所以。你们不要考虑这些装备的缺点这样或是那样的多。第一时间更新而是要尽快的熟悉这种坦克性能。想办法通过战术的运用。避开它们的弱点。争取早日让它们投入到战场上。发挥最大的威力。成为对付日军的利器。”
“老陈。总部会想办法为你们争取性能先进的装备。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装备。能不能成为一种打击日军有力武器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你们这些使用的人身上。人无决胜之心。到了战场上贪生怕死。给他们什么样的装备。都最终都只能成为一堆废铁。
“对于这些美英苏提供的坦克。无论他们有什么缺点。你们都要接受并熟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发挥他们最大的威力。总之一句话。能杀鬼子的武器。就是好武器。能在战场上减少我们牺牲的装备。就是最好的装备。”
“不能因为这些装备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我们就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去熟悉它们。这世界上沒有完美无缺的武器装备。更沒有完美无缺的战术。所以无论接收到什么样的装备。你们的心态一定要摆正。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弃之如敝屐。”
“技术保障人员不够。就想法子自己培养吗。在培养的程序上。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你们装甲兵是出了航空兵之外。全军重点知识分子调拨对象。我想我们只要努力。还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你之前依托正在建设的坦克制造厂。培养技术人员的办法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不继续。文化程度低不要紧。我们多少人入伍之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就那么一点文化还是到部队之后学习的。既然我们能把一个字不识的人培养成高级指挥员。那么为什么他们里面就不能培养出技术人员。”
其实陈翰章也就是发发牢骚。这些坦克虽说各自有各自的毛病。但要是真的不给他。都调拨给步兵部队。恐怕他这个装甲兵司令非得尥蹶子不可。杨震既然已经将话说的如此之透。以陈翰章的为人自然闭嘴不会在谈。
至于技术保障人员不够的问題。的确是实情。但是也并非一点解决的办法沒有。早在装甲兵刚一成立。他就从机关和后勤人员之中选派了一批伪满国小毕业的干部和战士。到苏联援建的坦克生产厂去学习。
虽说坦克生产厂到目前为止。还沒有彻底的完成建设。而且也未生产出一辆的坦克。但是他的装甲兵依托工厂苏联技术人员办的生产技术培训班。第一批就培养出來二百名维修保障人员。而且这个模式。到现在还在进行着。
而后期军区调拨给他们的伪满国中文化程度的新兵。他都是一半按照作战干部。一半按照技术干部培养的。而且采取了以老带新。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加快培养速度的办法。但是面对着一下子扩大了不少的装甲兵编制和装备数量。目前技术保障人员的确数量不算充足。但是也足以满足军区扩编的几支拳头部队最基本的需要。
他这番叫苦。实际上与当初的熊大缜目标却是差不多。就是想要杨震在知识分子调拨数量上给开点口子。多给装甲兵分配一些至少也是国中毕业生文化程度的新兵來。沒有办法。按照军区调拨的那些数量。对于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如饥似渴的装甲兵來说。远远的满足不了需要。
至少按照他在上月底军区高级干部通风会上。了解到抗联与美英苏达成了援助协议之后。返回部队立即亲自着手制定的装甲兵发展规划來说。真的是满足不了需要。走一步。看三步这种棋盘上。也是人生的哲理。下的一手好棋的陈翰章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