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顺与马春生观察的极为仔细,甚至连望远镜正施工工地上的看守数量多少,带不带枪,有几挺机枪,都反复观察了几遍。
他们身边,董平也同时给他们介绍到已经侦察到的情况:“我们曾经捕获了一名向山内送粮食的当地人,从他有限的口供之得出了一些情报。虽然不多,但是可以推断出一些情况。”
“从他口得知被日军强征,往工地运送粮食的本地居民从每天送的粮食数量来估计,整个兴山地区共有劳工大约两万多,其多数是从关内骗招过来或是关内的战俘,少量是从本地抓捕来的所谓反满抗日分子。他曾看到过身上穿着破烂军装的人过来搬取粮食。”
“不过具体多少,里面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他也不清楚,他甚至都不知道这里面究竟是干什么的。他只知道这一带的山里有日军驻扎,至于这些日军为什么驻扎这里,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日军对此地警戒极严格。本地人送粮食,只能送到南边的封锁线。过了封锁线,由日军自己组织劳工运送。本地人一旦擅自入内,格杀勿论。这个人数,他只是从粮食的数量大致估算出来的。”
“而且日军极为狡猾,专供日军士兵吃的大米都是专门用卡车从佳木斯运来的,从不本地征集。使得日军警备队的人数究竟有多少,谁也不知道。他们能运送的只是给劳工吃的高粱米和橡子面。”
“他的口供之有价值的便是由于送粮食的地点不同,这可断这些劳工并非是集关押。而是按照施工的地点不同,所有劳工被分别关押几个地区。”
“除了少数被日军称之为冥顽不化的特殊工人,由于怕其暴动被关押兴山街内兴山警察署附近之外,,大部分都被关山洞里面。”
“我带着侦察一连已经围着这里转一个周,却仍旧未能摸清楚这里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曾经组织过小规模的渗透侦察活动,但这里面实太大了。只摸到椴树泉便只能返回。只是查明白了所有的日本监工都住椴树泉。还有就是这里的外围除了树立三道铁丝网之外,并未布设地雷。”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自从原本驻扎兴山街的第四师团三十七联队一部向佳木斯集之后,这里驻守的日军看押兵力并不是很多。主要是日军驻兴山街的宪兵队以及部分伪满警察。”
“其内部看守由日军以及伪满警察的日系人员担任。伪满警察的所谓满洲人与朝鲜人只能担任外围警戒与封锁。内部也是绝对不允许进的。一经现,一律以通匪论处,也是格杀勿论。”
“不过我们东山日军丢弃劳工尸体的地方,救活了一个因为病重不能上工,而被日军活着丢到万人坑的劳工。他是战俘出身,所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情报。只不过受制于活动范围,他只能提供所工棚与被强制劳动的地方。”
“也就是从他的口看押的人数,我们推算出整个工程之,日军的看守人数并不太多。他所的工地是整个工地人数多的,三千多人的工地只有五十多个日军看守,以及一多个招募来的日本平民作为监工。”
“日军看守与监工,对这些劳工的看管很严的很严密。不同两个工地的劳工,即便遇到了也不许相互交谈。如果一经现有交谈行为,不管是谁说话,两个人都要被刺刀活活的挑死或是被用棍棒活活的打死。”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