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后世刚参军时,几次去过驻地荣军院做义务劳动的杨震曾经与一个当年两山轮战时候下来的伤残军人聊了很多。他曾经听那位伤残军人说起过很多他两山战斗的经过。
对于那位曾经后世八十年代被整个国瞩目了整整十年的山峰上作战近一年时间的伤残军人来说,那座山上给他留下的难忘的印象不是缺水,也不是敌我双方对抗的密集炮火,而是那山上数不清,直到杨震丢掉军籍,回到这个时代时也没有能完全排清的地雷。
当时这位被遍布那一片山区的地雷炸得由原本一米八零身体做完手术后,却急剧萎缩成一米零八的伤残军人曾经告诉过杨震这个菜鸟兵,那座山上对抗的敌我双方布下的地雷种类、花式,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而单位雷区数量之下,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之冠。
敌我双方甚至某些重点地区曾经整箱、整箱,甚至用火箭布雷车成车皮的倒。而那些地雷南疆亚热带丰沛的雨水冲击之下,是会移动的,鬼知道会跑到那里去。就是明明白白已经扫过雷的后方,一场大雨过后,这地雷也不少数。
那位伤残军人曾经告诉过杨震,他们团一个工兵连,上去的时候是满编的,等下来的时候除了伤亡与残废的,完整下来的凑不足一个班了,所有的伤亡都是排雷的时候被地雷炸的。
其除了极个别幸运的成了伤残之外,绝大部分都是牺牲了。而战区,很多的伤亡都与地雷有关。尤其后期,我方炮火上占据绝对优势后,几乎大部分伤亡都是地雷引起的。
至于他自己,负伤是一次越境侦察的时候,一个战友因为行军囊出之前没有弄好。半路休息的时候,重背的时候因为动作过大,碰响了挂旁边竹子上得诡雷。而与这颗布置的极为诡异的地雷相连的还有爆破筒、集束手榴弹和至少五颗同样的地雷。
整整一个侦察班,几乎一枪未放,甚至还未与敌遭遇,便被连环雷炸得失去了战斗力。除了那个战士当场牺牲之外,其余的人全部负伤。当时伤势轻的他是抢救战友的时候又连续触响了两颗地雷。而休息的那片地区是经过工兵扫过雷的。
他甚至至不知道自己触响的地雷,是自己人埋设的,还是对手埋设的。因为经过国几十年的举倾国之力援助后,对手手也有不少当时**队装备的制式72式反步兵地雷和手榴弹。
从那以后杨震对地雷这种杀伤力虽然武器之算不上大,但是作战之,尤其是防御战之却效费比极高的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被选入特种大队之后,他对这种甚至可以说有些缺德的武器的兴趣就大了。几次他参与的秘密行动之,他喜欢用的武器便是各种各样的地雷。特种大队,他曾经因为有这个爱好以及布雷手段的花样繁多,被人称做雷王。
回想起以前自己手头上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杨震叹了一口气。手头上那点缴获的日式地雷早就已经用光,现自己手头之上这种防御战极佳的武器,自己却是一枚没有。
看着忙碌的战士们,思及后世地雷两山轮战之挥的巨大作用,杨震下了一个决心:“等有了一定的条件,自己一定要想法子弄一个修械所。就算不能制造步枪、弹药这种高科技玩意,但至少要能维修战斗损坏的枪械,还要能造地雷、手榴弹。尤其是地雷,有了这东西,打伏击的时候会事半功倍的。”
想到这里,杨震转过头对跟身边的郭炳勋道:“老郭,咱们得想法成立一个好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修械所。否则战斗缴获,以及我们自己打坏的那些损坏武器都只能白白的丢掉。”
“另外,自己手头有一个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修械所,我们可以大量的制造手榴弹、地雷,以及复装弹药。起码可以解决我们部分弹药来源的问题。尤其是地雷,我们现若是有这种防御战效果极佳的武器,阵地周围布置上一圈或是几圈,作为一种必要的防御手段,可以大大的节省我们的兵力。”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