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同人 > 惊!视频通古,老祖宗们破大防 > 第39章 虚假的中兴

第39章 虚假的中兴(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标题:明孝宗朱佑樘,历史上有着虚高的名声,一个平淡而缺乏作为的君王。】

张皇后看着这评价十分不满,“这些后世之人竟然敢胡乱编排陛下。”

而明孝宗只是笑笑不发一言,手却已藏在袖中握成了拳。

他自认为一代贤主仁君,不似高祖爷那般大开杀戒,也不似太宗爷那样多次征战劳民伤财。

更不似自己父亲一般重用亲近宦官,弄得朝野上下一片不安。在他治理下的大明欣欣向荣,海晏河清。

不说有多高的功绩,被后世人瞻仰,那至少也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守成之君。

在万贵妃宫里的朱见深看到这个标题也来了点兴趣,这种能预知未来的感觉是真的爽。

反正这个太子刚立没多久,干的不好咱就换嘛。

(影视剧中说万贞儿祸害他的后宫嫔妃儿子,那简直都是瞎扯淡。

要知道他在朱家的皇帝中,是除了朱元璋以外,儿子最多的一个。

虽然万贵妃大了他很多岁,但也不是传说中的奶妈,就相当于贴身大丫鬟的那种。

他俩可能真是真感情,万贵妃挂了没多久,他也挂了。)

【“大明王朝最被高估的皇帝是谁,我认为是明孝宗朱佑樘。

这个一生只娶一个老婆,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一个后世互联网的楷模,影视界的好男人。

吾辈楷模般的皇帝,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朱见深朱佑樘到朱厚照,这三代人是明朝极具争议的,而且是两个极端方向的。

朱见深和朱厚照这爷孙俩可以说是被黑的不是一般的惨,而朱佑樘可以说是都快被吹爆了。

有明一朝两大标志性事件,第一是土木堡之变,这场巨大的变故,使得文官势力崛起抬头。

第二就是朱佑樘在问刑条例里面,直接把贪污死罪给废除了。

而且还能花钱赎罪,放任文官做大,最终形成文官集团这一庞然大物。

是导致了明朝最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最大的疑问可能就是自土木堡之后,就存在文官的问题。

这个锅不是应该让朱祁镇背,为什么要让朱佑樘来背。

主要原因就是土木堡之后,明朝走上了以文御武的道路,文官开始抬头。

但还是可以控制的,此刻的文官还远没有形成后期那样的庞然大物。

朱见深上台后设立了西厂组织,开始不断的尝试对文官进行压制,最终文官抬头的趋势,被成功的压制了下来。

但是到了孝宗的手里,那是一地的宅心人厚,对臣子那更是好的没话说。

废除贪污死罪就算了,而且还可以花钱赎罪。听到这里是不是有些熟悉了,这不就是大清的赎罪银吗?

弘治帝那可是比爱新觉罗家族玩得超前多了,咱就说你这贪污个10万两银子。

交一半上去,哎,你就啥事儿没有了,就这操作在那帮穷奢极欲的文官眼里。

咱孝宗岂止是历朝历代贤君的典范,那简直就是亲爹啊。

就这样文官集团在孝宗手里迅速做大,直接给他后面的继任者留下一个无法解决的天坑。

朱厚照尝试努力对抗这股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那么到了嘉靖帝面对这一问题时,这个大明朝的智商天花板层次的男人,依然无法做到全面的对抗压制。

最高成就也就是做到了平衡分而化之,明朝后期越演越烈的党争也是始于这一时期。

最终形成了一个无可撼动的庞然大物,一般来说王朝的灭亡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就导致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直接灭亡。

但孝宗对文官的纵容,是要为后期皇权彻底旁落,乃至明朝的灭亡,负历史责任的!

至于文官口中的弘治中兴大家听听就行了,咱们用数据来说话,根据明实录的记载:

成化18年的京通仓储粮,可以说是有明一朝储备数量最多的一年。

而且这个时间点是成化后期,也就是说到了成化末年,明朝的经济是恢复。

并且已经在朱见深手里得到一个很大的发展了,但是到了孝宗手里成什么样子了。

弘治14年9月,孝宗实录卷里这样写,故河套不复边陲无卸甲之日,天下无息肩之时,陛下不得高枕而卧。

俨然今天天下已穷矣钱已尽,三个字没钱了。

到了朱厚照继位的时候,发现国库里连给老爹举行葬礼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合着成化帝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家底,被儿子给败光了。

老子这里就成了成化年间民不聊生,儿子这里就是弘治中兴,孙子这里就成了不务正业的败家子。

如果要是说乾隆是清朝的败家子,那么弘治就是明朝的败家子,应该不过分吧。

你说朱见深要知道后世被人这样编排,他作何感想啊。

弘治一朝另外一大问题,就是军事全面衰落,京营战役问题突出。

弘治帝不是在修庙,就是给自己的老婆丈人修宫殿。

你说修就修吧攻城还全由官军来负担,以至于京营军官几乎没有正常进行过操练。

好好的军队成了工程队,其繁重的劳力,更是让士兵们不堪忍受,纷纷逃逸。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