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你到底为什么偏袒魏王?”
“我在问你,为什么要谋反。”
“我就是在说我为什么谋反,谋反是为了自救,自救必然冒犯根源。
父皇,你忘了母亲临终前对你的嘱托,你想立魏王取代我为太子,你让他住进武德殿。”
“闭嘴”
“如果陛下封魏王为太子,朝野沸腾,究竟是我的错或是魏王的错,还是陛下的错。”
“你到底想干什么。”
“陛下想要干什么。”】
“皇位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自己就是杀了太子大哥得来的皇位,然后还助长这种事情,立了太子还偏心李泰。”
“终唐一朝,父不父子不子。”
“这就是朱棣为什么要坚持立朱高炽为太子,甚至给朱瞻基立“好圣孙”。
自己错了,不能让下面的人接着错。
不然朱家就成了李家,皇族之间血杀不断。”
“太宗对魏王的偏爱已经越界了,让太子有了危机感,更让魏王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秦非觉得李承乾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谋反,这才像他李世民的儿子。
【“我身为太子已经18年了,在太子之位上,我做错过什么?”
“应该没有。”
“我贪图过什么?”
“应该没有。”
“我对得起太子之位,我会是昏君吗?”
“我担心的正是这个。”
“是因为我处理朝政而担心。”
“你处理朝政尚好。”
“就是担心我的品德,对,你担心错了。
18年来我性格未改,18年来你认为我处理朝政尚好。
18年了,十八年来难道还不能证明我的品德不会影响我处理朝政吗?
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亲。
你偏袒魏王朝野议论,你是知道的,你让魏王住进武德殿。
武德殿是什么地方,你也是知道的。
其实你什么都知道,魏王咄咄逼人,这是你想看到的,还是你真的不知道。”
“如果有人谋我性命,我也不会手软。”
“承乾,你不要逼我。”
“我逼你,我烦了,我不再装了。”
“承——乾。”
“请陛下称太子。”
公元643年贞观17年
太子李承乾被废】
“李世民养蛊养废了两个嫡子,明明他自己刚经历过和李建城的明争暗斗。
反手又把自己两个儿子往同样的路上逼,我都不知道他死了以后如何面对长孙皇后的质问。”
“李世民问李承乾为什么谋反,真是讽刺啊。”
“他不谋反基本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搏一搏。”
“按照玄武门继承制,李承乾应该提着魏王的头去,差不多就稳了。”
“嫡长子要么上位,要么上坟。”
“太子一旦被废,那就是必死无疑。”
“确实,根本没有别的出路了。”
“挺奇怪的,李承乾当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各种宠李泰,跟李承乾作对。
结果李承乾谋反寄了,李世民又对李泰厌了,最终位子给了李治。”
“朱元璋与朱标终究只此一例,其余都在重复历史,重复人性。”
“问个问题,如果各位穿越小李,该如何保太子位。”
这个问题也让天幕下的众人陷入思考。
纯等不行,他爹要是个纯等的性子,他们一家尸体早就凉透了。
他爹开了个好头,所以他底下的那些弟弟们不见得对那个位置没有兴趣,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