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同人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75章 才女孟蝉衣

第75章 才女孟蝉衣(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郡守府书房内。

杨斐面对着空白的纸张,狼毫悬停良久,不知如何下笔。

孟蝉衣身着淡雅的白衣,气质如幽兰般静静陪伴在旁,为杨斐研磨着墨水。

由于高小小与杨依依尚一时无法放开,杨斐便让她们退下了,而孟蝉衣则主动请缨红袖添香。

“王爷可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见自家王爷迟迟不落笔,孟蝉衣柔和而关切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沉默。

杨斐从沉思中被唤醒,说道:“三日后教育部将举行一场教师资格考核,本王正在思索考核之题。”

孟蝉衣沉吟片刻,建议道:“王爷何不问询郡守大人与萧先生的意见?”

杨斐摇了摇头:“教师资格考核他二人亦无经验,首次考核题型必须出自本王之手。”

听到这里,孟蝉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爷设立教师资格考核,旨在选拔出优秀的老师,剔除良莠不齐之人,那么在出题时,王爷应该思考:这些老师们应该教授什么知识,以及他们应该如何教授。只有针对这些方面出题,才能选拔出令王爷满意的老师。”

杨斐的眼中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思绪瞬间被打开。他赞叹道:“蝉衣智计过人,一语惊醒梦中人。”

受到杨斐的夸赞,孟蝉衣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但她依然平静地回应:“奴婢不敢当此夸奖。”

然而,杨斐似乎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没有回应她的话。

不久以后,他的狼毫笔已经在纸上飞舞起来,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考题。

杨斐总共出了三道题。

一、阐述你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一理念的见解。

二、面对学生的天赋差异、贫富之别,身为老师,你该如何应对?

三、写一首劝学诗。

第一题,旨在考察应试者是否具备按照既定方针为岭南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

第二题,意在探寻应试者是否拥有适合教育工作的素质。

第三题,考的便是此人的文采如何,若连基本的劝学诗都做不出来,也没资格当老师了。

出题后,杨斐将试卷推到孟蝉衣面前,想知道这位小侍女会如何应对这三道题。

孟蝉衣明白这是杨斐对她的考验,她从容地接过试卷,思索片刻后开口:“王爷这三题设计得极为精妙,足以筛选出真正优秀的老师。”

杨斐笑道:“夸本王可没用,你来试试如何答题。”

孟蝉衣整理思绪,开始回答:“第一题,关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奴婢认为这是王爷对岭南未来的宏伟蓝图。”

“岭南自古以来,读书人甚少,百姓如久旱之苗,难以沐浴圣人之辉,上不知三纲五常,下不识礼义廉耻。”

“想要让岭南彻底摆脱以往的困境,不仅需要王爷的惠民政策福泽,还需着重教育,开启民智,让百姓能够明辨是与非,善用学识去改变困境。”

杨斐听完她的回答,点头表示满意。

“说的不错,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为百姓能够明辨是非,便无需我们去纠正,若百姓不能明辨是非,我们要教导百姓,做到民可使的地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有多重解读,符号不同,意思则不同,但孔圣人崇尚有教无类,断不会是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孔圣人说这句话,其核心是要引导百姓明辨是非,拥有知晓道理的能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化万民始终位居首位。

昔日,孟蝉衣从圣人之言中所得的解释,常使人误以为其意是让老百姓按照上位者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但今日听王爷对此的解读,孟蝉衣深感震撼。

王爷的理解无疑更为贴近孔圣人的本意,孔夫子推崇有教无类,怎会不让百姓知晓是非道理呢?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