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479章,蒯彻和《富民论》

第479章,蒯彻和《富民论》(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可以说大汉开国以来,还从未花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投入在一个项目当中。周勃大汉朝廷第一个来巡视江南的丞相。没有意外的话,周勃将会是大汉的新一任丞相,他这趟巡视将会决定大汉朝廷下十年对南方的投入。

渡过长江之后,周勃发现本应该是蛮荒之地的江南却是道路纵横,到处都是水车,木桥景象。一架架水车,被安装在了河流两侧,旷野之上,阡陌纵横,村里之间,炊烟袅袅,完全是盛世繁华的景象。

当周勃的车队行驶到南郡,安陵堡,屯垦令左李德,右令周昌,官吏江植,殷群等人迎接。

“屯垦令左李德,右令周昌,率领屯垦官署所有官员拜见假相。”李德带头给周勃行礼道。

周勃哈哈大笑的扶起李德和周昌两人笑道:“无需多礼,两位在南方屯垦多年,可是我大汉的功臣,陛下还特意嘱咐某也要慰问你们,你们可是国之栋梁。”

周勃的话让江植,殷群喜笑颜开,屯垦令已经是九卿高官了,陛下要重用的他们的上官,而大汉新的三公换届近在咫尺,屯垦令成为大汉丞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那么他们屯垦一系官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了。

在南方屯垦非常辛劳,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屯垦六年,因为各种意外死在这片蛮荒之地的汉利超过了百员,因为常年的操劳屯垦营的官吏普遍显得更苍老。

但这些官员不怕南方的辛劳,就怕自己的辛劳得不到朝廷的认可,甚至被朝廷遗忘,这才是让人最感到绝望的事情。

李德道:“有陛下和朝廷的全力支持,总算是有的成绩,可以面见天子。”

周勃笑道:“屯垦令太谦虚了,你们六年时间,开垦三千万亩的田地,茶园,果园,数以百计,让几百万百姓过上有鱼有肉的富裕生活,江南鱼米之乡的大名已经传到关中了,不但天子知道你们的功劳,大汉的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都知道们的功劳。”

大汉这十年理政的核心就是江南的屯垦了,天子几乎每年上计都要关注,南方的户籍,田籍变化,丞相萧何等人也是非常关中屯垦动向,几乎每季都要询问屯垦的进度。

所以周勃对屯垦的核心地南郡和长沙郡也是有所了解的,就目前他巡视的地方来看,南方的富裕远超奏折上的描述。

周勃对脸色苍老,如同老农的李德更加尊敬,不是谁都可以在江南蛮荒之地开垦六年的。

而后周勃在安陵堡待了一日之后,由李德的带领下,继续南下巡视屯垦官署这几年坐出的成绩。

这一路上阡陌纵横,驰道四周看不到一块荒野之地,村里星棋密布的在田地当中,生气一道道炊烟,即便是在这寒冬季节,周勃也好像看到一道秀丽的田园画。

周勃道:“这一路都是水田,难怪江南粮食常年都在快速增长。”

周勃当年也种过地,自然明白水田意味是上等田地,而且南方还可以一年两种,粮食常年远超过中原田地,这事情最开始还在大汉朝堂引起震动。

随着屯垦的进度越来越快,江南郡县粮食增加的速度也非常快,以至于当时的丞相萧何都感到怪异,因为新开垦的土地,粮食常年并不会太高,通常要养第三年才算是把地养熟,南方虽然在屯垦,但本地动不动就增加两三成粮食的产能,吓的萧何都以为当地官员在横征暴敛,迫害百姓,为此他派遣了好几波御史官员去南方视察。

但御史巡视官员却回报道,江南田地都是水田,田地肥沃,粮食产能高,能一年两种甚至两年五种,并无发现横征暴敛之事,鱼米之乡的名声这才传到关中。

李德道:“天子高瞻远瞩,早早的发现了江南这块上天赐给我大汉的宝地。江南雨水多,河流多,光照也多,根据农家的研究,这些都是可以增长粮食产能的因素,江南土地却可以集中如此多的好条件,只要建设好渠道,一亩对的产生抵得上中原三四亩地的产能,随着我大汉的人口越来越多,以后必定要靠肥沃的江南,来养活我大汉的子孙后代。”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