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一看到开头就愣住了,直接用到三个语气词表示自己的感受。
接着看下去,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这些侧面描写了蜀道的险峻。
在他研究的文献当中,有着不少文学作品说过蜀道的险峻的,先前的人想要来到川蜀地区要翻越重重山脉,北边的秦岭,大巴山脉,东边的武陵山等,西南部分有着高原包围,真正能走的只有一条路,这也是远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些在先前的文献中早有记载,但是那些的文笔跟眼前的文笔无法相比,眼前的文章大气磅礴,有着各种景象,后面短短的几句话,更是表现出有群峰屹立的雄伟壮阔景象,又有枯松倒挂的特写镜头,仿佛更是将前往蜀道的景象囊括其中。
“这篇文章是谁的?那个朝代的?唐朝还是汉朝,我怎么以前没有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特别好,在这里大家也好好看一下。”老教授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课堂上,这才反应过来,先前看得太入迷了。
不用老教授的提醒,大家就陷入这篇文章当中了。在一投屏到屏幕时候大家看了一眼,随后再也没有将视线移开。
“老师,这首诗不是前人写的,是一个现代人写的。”先前的那个学生回答道。
“这怎么可能,现代人怎么可能写出那么好的古文。”老教授说道。
现代人缺乏了古代人的语言环境,难以写出古文。
这就好像是一个大量接触中文的人,用英语写出一篇英文文章,而且不是普通的那种,而是要在青史留名的那种。
老教授随后又恍惚了一下,是自己着相了,自己写不出来不代表其他的文学教授写不出来,他们跟这方面打了一辈子交道了,倒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要是真是古人的文章,自己怎么可能会不知晓呢?
“究竟是蔡往,还是李阳,还是那个老怪物写出来的?”老教授直接问道。
听到老教授直呼其名,还称之为老怪物,这两个都是著名的蜀国文化研究专家,而且擅长诗歌,也就只有你称之为老怪物,我们都要毕恭毕敬的,不过想到自己教授的名头倒也没什么了,自己教授也是并列的存在。
座位上的学生也竖起自己耳朵,想要知道究竟是谁写出来的。
“都不是。是苏晓在薇博上发出的帖子。”先前站起来的学生回答道。
不少学生直接暗地掏出手机,直接翻看起来。
如果你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一定是这样想的。
【苏晓,真的是我认识的苏晓吗?应该是另一个人吧,苏晓写歌不错,但是诗歌可不一样。】
【我打开了,竟然真的是苏晓发出来的,怎么发出这样一篇的帖子啊!】
【苏晓什么时候担任了旅游大使,我都不知道,下次可以去成都那边看一下。】
【这篇文章是谁的,感觉不像苏晓能写出来的啊!】
【估计是苏晓在那里转载的,我要搜一下看看作者究竟是谁?】
【怎么找不到这篇文章啊!这个搜索引擎也太垃圾了吧。】
【苏晓从那里弄过来的。】
老教授从学生手中要来链接,随后分享给自己微信当中那些个老伙计,并让大家帮忙看一下究竟是谁的作品。
接下来的这节课,老教授没办法正常讲课了,随后便开始了这首诗的赏析。
不少学生心思已经飘到手机上去了,在底下的评论纷纷留言。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