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天,你在最前沿的量子通信设备里,接收到来自二十年前的求救信号,你会怎么做?
我握着量子通信基站的操作面板,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实验室的荧光灯在头顶滋滋作响,映得面前的显示屏泛着诡异的青白色。本该处于调试阶段的设备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乱码中,赫然跳出一行清晰的文字:SoS,昆仑山脉,1993 年 7 月 15 日。
“这不可能!” 我猛地站起身,椅子重重撞在身后的文件柜上。作为国内顶尖的量子通信专家,我太清楚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量子通信依靠纠缠态粒子实现超距传输,理论上根本不存在延迟,更不可能接收到二十年前的信号。可那行文字就明晃晃地摆在眼前,时间、地点精确得可怕。
我的手机在裤兜里突然震动起来,是导师发来的消息:“立刻来我办公室,带上今天的异常数据。”
推开导师办公室的门,一股浓重的中药味扑面而来。六十五岁的周教授正对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是我熟悉的量子信号波形图。“小林,” 他摘下老花镜,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我看不懂的情绪,“你知道 1993 年昆仑山科考队失踪事件吗?”
我心里一紧。作为科研人员,我自然听说过这个着名的未解之谜。二十年前,一支由地质学家、物理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深入昆仑山脉,却在距离最近补给站仅五十公里处集体失踪。搜救队只找到满地散落的仪器和一本写满奇怪符号的笔记本,队员们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您是说,这信号和当年的科考队有关?” 我声音有些发颤。
周教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泛黄的档案袋,里面是几张黑白照片。照片上,年轻的科研人员们站在雪山脚下,笑容灿烂。最后一张照片让我倒吸一口凉气 —— 照片右下角,有个穿着白大褂的女人,她的面容竟与我有七分相似!
“她叫林曼,是你姑姑。” 周教授的声音很轻,“当年她主动要求加入科考队,出发前给我留了封信,说如果她回不来,让我照顾好你。”
我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从小到大,我从未听父母提起过有这样一位姑姑。“可这和今天的信号有什么关系?”
周教授调出电脑里的一段录音,杂音中,一个女人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量子…… 共振…… 时空裂隙…… 不要相信任何人……”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狂风大作,实验室的玻璃被吹得哗哗作响。我下意识看向窗外,却看见一个穿着白色大褂的身影一闪而过。那身影的背影,竟与照片里的姑姑一模一样!
我冲出门,走廊里空无一人。头顶的应急灯开始忽明忽暗,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手机在这时响起,是陌生号码。接通后,只有刺耳的电流声,就在我准备挂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电流中响起:“小深,快跑!”
那是姑姑的声音!我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姑姑!你在哪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一阵凄厉的惨叫,随后是重物倒地的声音。我握着手机,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周教授不知何时出现在我身后,他的脸色惨白如纸:“跟我来,有些东西,你必须看看。”
我们驱车四个小时,来到郊外一座废弃的研究所。生锈的铁门半掩着,墙上的藤蔓间依稀可见 “国家量子物理实验室” 的字样。周教授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布满灰尘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环形装置,上面贴着 1993 年的封条。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