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下来,大家开始相互用眼神交流,似乎在思考该如何回答。然而,只有几位老同志面露微笑,但他们也并不说话,反而把目光看向了其余人,尤其是其中一些年纪比较轻的同志,似乎是想考考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其它人都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判任何一方胜诉都有可能是错判。
其中一位老同志见大家都沉默不语,无人主动发言,便转头看向我,面带微笑地对我说:“小徐啊,既然大家都不说话,那你就把这个故事接着讲完吧。等你讲完之后,我们再来一起分析讨论一下,你看这样可以吗?”
我微笑着回应了他的提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我稍稍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在我设定的这个故事里,法官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因为他在庭审时,向那位年轻人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而且还把她送去了医院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思。
最终,法官根据各种证据和情况,判定年轻人需要赔偿老太太的医疗费用等共计八万余元。这个判决结果一经公布,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纷纷对这个判决表示质疑和不满,‘扶与不扶’这个原本简单的道德问题,一下子变成了热门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这起案件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仅让人们对司法公正产生了怀疑,更重要的是,它严重冲击了我们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传统美德。从那以后,当人们看到老人摔倒时,很多人都不敢轻易上前去搀扶,即使有人想要帮忙,也会先找几个熟悉的人一起,相互证明自己的行为,以免被讹诈。这种现象使得我们的社会风气变得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更糟糕的是,大人们开始不敢教育孩子们去帮助老人了,甚至会告诉他们,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尽量躲得远远的,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这样一来,我们的传统美德在下一代身上可能就难以传承下去了,这实在是令人痛心啊!”
大家听完之后,脸上都露出了惊愕和疑惑的表情,彼此之间相互对视着,似乎都在思考着什么。坐在我旁边的那位老同志,他的头发已经快全白了,但他的眼神却十分锐利,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智慧。
只见他微微颔首,表示对我的话表示认可,然后用沉稳而严肃的语气说道:“大家不要以为小徐说的只是一个故事,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而且,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其后果恐怕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
他的话语引起了在场众人的深思,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接着,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作为是非对错的判定者,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在面对这样的案件时,我们必须要慎之又慎,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
说完这些,他突然转过头来,面带微笑地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然后问道:“小徐啊,如果你是这个案件的主审法官,你会如何去判决呢?”
这瓜咋又回我手上了,我连忙笑了笑说道:“那我就谈谈我的思路,对不对请大家评判。首先法官作为裁判者,必须坐正,不能偏向任何一方,小说里这个法官就明显偏向了受了伤的老太太,才说出了那句有明显倾向的话。法官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回到我小说里的案件,这个案件是否应该是谁受益谁举证呢?既然原告方要求被告方赔偿医疗费用,是不是应该由原告方提供被告撞人的解切证据呢?如果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是对方撞的人,怎么能做出判决呢?最多也是让原告补充证据嘛。大家觉得呢?”
大家听了都不由得点头称是,我身边的老同志更是带头鼓起了掌,弄得我很是不好意思。老同志还吩咐几位做了记录的同志,将今天我所说的全整理出来,印刷成册,下发到各基层法院法庭,让大家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如此一来,大概率不会出现王浩法官的事件了。对我们社会的冲击又少了次标志性事件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