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青年必读书手册 > 第72节

第72节(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来说法。由于园中的树无法用金砖铺到,因此这座园子便叫做“树给孤独

园”。

这天,佛与1250个常随弟子在一起。到了快吃饭的时候,佛便穿衣持钵

到舍卫城中化缘。然后将乞化到的食物持回“树给孤独园”。食毕、收衣、

洗足。然后端端正正坐下。这时,他的学生须菩提意为道德的至善来向

他请教觉悟成佛的办法。佛便讲了这部金刚经。

佛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变化无常的。如梦;如幻;

如水面的气泡;如镜中的虚影;如秋晨的清露,太阳一出来就会消散;如雨

夜的闪电,转瞬即逝。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实际都不是它们

的真正本相。因此,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值得迷恋和追求的。心应该做到“无

住”,即对世界万物都无系无念,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从这个观点出发,佛也反对偶像崇拜。庙中的佛像并不是佛的本相,只

是让你起诚敬之心的一种象征。只要你心无所住,就能获得真正的佛法。相

反,那些一天到晚只知烧香拜佛,求佛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的人是永远不可能

成佛的。丹霞禅师在冬天寒冷没柴烧时,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像搬下来劈了

烤火。当家师吓得连说,烧佛是要遭报应的啊。奇怪的是,这个当家的胡子、

眉毛当时都掉了下来,脱了一层皮。这就是有名的“丹霞烧木佛,院主指

当家师落须眉”的故事,它说明了真正佛法是不能执著于形相的道理。

金刚经认为,虽然一切事物都是变幻不实的,但它绝不是没有。如

果一切都是彻底的没有,那么善事就不用做了,杀人放火也没什么关系了,

因为做了等于没做。一切都是没有吗

佛认为这不是“无住”,恰恰是“住”于没有这个念头之上了。佛所说

的“无住”,是指一切有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有”终归于“无”,“无”

又不断地生出“有”,变幻不停。因此不应过于留恋现实的一切。

怎样才能做到“无住”呢佛在说法的开始已经告诉你了。那就是穿衣、

吃饭、洗脚、睡觉,就是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做,众善奉

行。佛已摆了一个榜样给你,他自己穿上衣服,化缘、吃饭;吃完了,洗了

泥巴脚,又把位置收拾妥贴,然后自己上去坐。并不要一个学生来帮忙。

以我们今天的知识水平和眼光来看,金刚经否认了人类认识有把握

客观真理的能力,把直面人生的现实世界视作虚妄的幻觉,同时它又不肯定

在虚妄的世界背后,是否还另有什么真实世界,从而导致了怀疑一切,否定

一切的倾向,这是值得人们注意的。

精彩篇章推荐

1.前言把什么是般若讲透了。

2.第五品解释“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句,得佛法三昧。

3.总结论把金刚经经义中的重点提出来,醒人耳目。

精彩语言辑录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音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教常识答问

作者:赵朴初

成书时间:1985年

类别:佛教

版本推荐:佛教青年协会印本

书海领航

佛教自释迦牟尼创立后,影响不断扩大。随着信仰人数的逐渐增多,对

佛法的理解也开始出现分歧。有的仅以自己的觉悟和拯救为理想,称为“小

乘”shèng,意为车小,即自我觉悟和自我修度;有的不仅期求自己的觉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