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
舞台较人生受惠于恋爱者为多。
蒙田随笔
作者:法蒙田
成书时间:16世纪60年代
类别:散文随笔
版本推荐:湖南人民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作者蒙田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
散文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以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素有“思想宝库”的美称,国内介绍蒙田的学者往往把“思想家”放在“散
文家”之前。蒙田随笔先后写了近十年,在此期间,随着作者思想的不
断发展、变化,作品的内容也陆续加以修改与补充。他行文如水银泻地,飘
忽不定,变化多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庞杂纷繁,经常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
个主题,枝蔓丛生,标题也常常与内容不大相干,仿佛作者漫不经心一挥而
就似的。原作共分三卷,其中第一卷收录作品57篇,内容短小精悍。其余两
卷内容不等,分别是13篇与37篇。
法文版的蒙田散文主要按两种方式编排:第一种是按作者写作的先
后顺序依次排列,第二种是将内容相关的部分集中起来。我们大家看到的蒙
田随笔,是在蒙田散文的基础上,经过梁宗岱、黄建华共同翻译和精
心选择其精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前者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大翻译
家与教育家,后者曾师从梁宗岱先生学习,并共事多年。解放后,作为学生
的黄建华经常看见老师梁宗岱拿着法文原著,在庭院里一边踱步,一边津津
有味地阅读。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梁宗岱先生的译稿大部散落,而
且内容主要集中在蒙田散文的第一卷中,后经黄建华筛选、补充,就成
了今天的蒙田随笔。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22篇,由梁宗岱翻译;
第二部分31篇,是黄建华的译作。
1580年3月1日,作者曾经谈到自己创作蒙田散文的动机。他在该
书的“致读者”中写道:“我只想把它留作我亲朋的慰藉,使他们在失去了
我之后,可以在这里找到我的性格和脾气的痕迹,因而更恳挚、更亲切地怀
念我要人们在这里看见我的平凡、纯朴的天然的生活,亦无造作,我的
弱点与本相”。正是由于作者朴素自然的写作动机和他对于法国文艺复
兴运动的巨大影响,蒙田散文问世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
喜爱,为世界各大图书馆馆藏重点图书之一,成为人们了解法国文艺复兴运
动及其代表人物蒙田的重要参考文献。我国分别在1987年、1994年两次出
版发行蒙田随笔,其中的论闲逸、众师之师、论友谊等篇
章已成为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佳作。
内容梗概
蒙田随笔全书朴实无华,作者摈弃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华丽堆砌的写
作手法,直接采用单线条的咏叹与勾勒,陈述自己对于自身个体、人类生活
方式与现实世界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循序渐进地将读者引入一泓恬淡清澈的
湖水之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作者所感觉的自我,
2.他所体会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3.他所理解的现实世界。
在论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中,作者在篇首即开宗明义地
指出:“当我们所冒犯的人手操我们的生死大权,可以任意报复时,最普遍
的感化他们的方法自然就是投降以引起他们的怜恤和悲悯。可是相反的方
法,勇敢与刚毅,有时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他在书中总结道:“恻隐
而动心,是温柔、驯良和软弱的标志,由勇敢的神圣影响而起尊敬心,则是
一种倔强不挠的灵魂的标志,他们都崇尚大丈夫的刚毅气概。对于比较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