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过世的孙老太,大家的心情都凝重了几分。
大孙氏感叹着道:“哎,要是大杰他奶奶没走,这会子看到她大孙子考中了举人,不晓得要高兴成啥样呢!”
孙氏也道:“是啊,要是咱娘在,那就真的完美了……”
眼看着这大好的气氛又要冷却下去,杨若晴赶紧出来打圆场道:“我嘎婆泉下有知,肯定也会乐呵的。”
“娘,大舅妈,眼下咱还是先说说酒席的事儿吧。”
“这官府的文书应该就在这两天到咱村里,咱也该筹备起来。”
听到杨若晴这话,大孙氏赶紧回过神来,眼睛再次亮了起来。
“对对对,是要筹备起来了。爹,您是咱一家之主,这酒席该咋样置办,您说了算,咱照着您的吩咐去跑腿就行了……”
……
因为有大安的例子摆在那里,孙家决定酒席的标准参照着当初大安的那个来。
就在村里打摆酒席,宴请亲戚朋友。
然后孙家沟那边,送请帖去。
村里到时候有热心的村民,或是那些有点交情的村民们过来道贺,甭管贺礼多少,一概请对方全家,从老人到小孩过来吃酒席。
除此外,老杨家还打算请戏班子过来唱大戏,也包揽三天的油条和麻花。
这个提议,被杨若晴委婉的否决了。
“这会子不像当初大安那会子,那会子风调雨顺,大家都能吃饱肚子,又刚好赶上正月,唱大戏添热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