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含章看向笑着行礼的郭璞,便道:“这可不是他算出来的,曾越提前派了人上来通知。”
郭璞:“这是机缘,不然这作坊这么多人,怎么就我看见上来禀报的人了?”
赵含章微微一笑,没有再反驳,而是将赵二郎和北宫团圆叫上来,“郭卿,这是秦郡王和北宫将军的爱女。”
郭璞目光微微一闪,仔细打量起俩人来,片刻后道:“天作之合,看来过不了多久臣就可以讨一杯喜酒喝了。”
赵含章哈哈大笑起来,拉着傅庭涵一起入内。
身后的王氏闻言也很高兴,小声和北宫夫人介绍道:“这是郭璞,精通卜算相面,他说好,那就是一定好。”
蕙娘当然听说过这人,可以说,新帝能那么快登基而没有造成恶果,郭璞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她和北宫纯都认为郭璞会选择赵含章,是因为他知道上天选择了赵含章。
既然他说了是天作之合,那就一定是天作之合了。
蕙娘脸上也不由带出笑来。
傅庭涵带他们去工部的格物司,是一个纵深很深的套院,每个院子研究的东西不一样。
工部的格物司还是以民用的研究为主,他带他们去纺织的分司。
院子很大,也平坦,分了几堆人凑在一起研究,声音都很小。
赵含章一脸的惊讶,傅庭涵便解释道:“他们听说这次还有太后陪同,所以都收敛了许多,就是争执都轻声细语的。”
“所以要是我来,他们就不收敛了?”
傅庭涵:“你常来,他们在意不过来。”
他们做出了新的纺机和织机,它比原来的纺织机小了近一倍,但纱锭却增加了,现在的纺机足有四十八个。
傅庭涵道:“就以纺麻为例,之前的改出来的纺机有二十个纱锭,一天可以纺麻线二十五斤,现在却可以纺麻六十斤。而非我们改造前的纺机,普遍只有两到五枚纱锭,一天最多可以纺纱三斤,而且,通用的纺机还是以手摇为主,现在我们还是延续上一次的改良,用脚踏。”
虽然早在永嘉元年那一年傅庭涵就改良了纺机和织机,也没有拒绝技术外流,但新纺机和新织机还是只在小范围内传播,并没有普及来。
赵含章让各地县衙做过统计,目前第一代改良纺织机最多的是豫州,但也只占户口的百分之二十,然后是蜀地。
蜀地的新式纺织机是诸传带去的,听说他买了十架纺机和织机,千辛万苦运到蜀地后就让人拆了两架,让工匠照着仿制。
但蜀地的占比也不高,只有一些大户人家和少部分中等收入的人家换上了新的纺织机。
占有率这么小,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推广第二代新的纺织机损失会小很多,更换通用的纺织机成本会降低;
坏处是,第一代都那么难推广,何况第二代呢?
赵含章问:“质量怎么样?纺机和织机贵重,一户人家可能买一台要用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平时只更换纱锭之类的零部件。”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