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母被说服了,于是拒绝亲事,让谢向荣居家守孝。
但谢时说,“名为守孝,其实她是在整理叔祖的文稿和注释,想要学孔子学生为孔子著书留言之举。”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谢老先生这一生读过那么多书,留下那么多注解,不同时期的感悟还有所不同,写的随笔丢得到处都是。
她要整理出来,再一一对比选择,然后为书注释,有的词句没有注释,她就回忆祖父教学时的言语,假以他的语言去注释,有时候还要写信给谢时、王臬这些师兄弟,求问他们读书时的笔记……
她在孝期就开始做这事了,只是这不是一日之功,要做好,可能需要八九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谢时敬佩她的韧劲和心性,和赵含章道:“她博学多识,又机变聪慧,重孝却能守义,最合适二郎不过。”
他了解这位皇帝陛下欣赏和喜欢的女孩子是什么样的,最后哪怕婚事不成,对谢向荣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她的父母拦着她不让她去招贤考,她对出仕也没有野心,但如果,不入朝为官,也能有一方天地呢?
在阳夏的谢向荣看完谢时的信,垂眸思索,片刻后便决定去洛阳走一趟。
谢时写给谢向荣的信里则是主要介绍赵二郎及历数这门亲事的好处。
他道:“陛下的品格你从国策之中便可窥见一二,她也是真心疼爱幼弟。赵永不聪明,却也不愚笨,他只是患有脑疾,认不出文字,以致读书困难。但你与他讲道理,讲兵法,他都能听懂并记住。”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