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她看到王氏和汲渊等为她准备的婚礼,她才意识到,这个时代成亲还未流行贴双喜字。
于是赵含章大笔一挥就给赵正写了一张双喜字。
从此,洛阳县衙字写得好的官吏多了一个任务,给前来登记结婚的新人们写两张双喜字。
这就和赵二郎没有任何关系了,他再活一百年也不可能进入这个行列,于是他高兴的做了甩手掌柜。
可两张双喜字怎么会够用呢?
因为赵氏纸坊,现在纸张并不贵,哪怕是红纸,普通百姓也是消耗得起的。
花两文钱买上一大张红纸,再把它裁成十六张,然后花上二十文钱请个书法好的人题双喜字,要是不太在意这些,那就更便宜了。
带上裁剪好的红纸到学堂门前一蹲,找个看上去就很聪明的学生,塞两个鸡蛋或几个饼子就能请他们踢上十六个双喜字。
要是不想准备这些东西,那就花三五文钱,也比特意请先生题字要便宜。
这事一流行起来,当即有摊贩摆摊卖双喜字,他们很聪明,不仅会卖双喜字,还会卖福字,他们薄利多销,一张双喜字或者福字只需一文钱,字也不差,竟比自己去买红纸请人写还要便宜一些。
于是很多新人会去买,跟县衙给的双喜字一起贴满家,即便是间透风的茅草屋,也会因为贴了红色的喜字而增添喜气。
现在,只要看到有人家中贴了双喜字便知道是有喜事临门。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