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134章 孝宗立

第134章 孝宗立(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孝宗赵眘,字元永,赵匡胤七世孙,秀王赵子偁之子,初名赵伯琮。

公元1129年,赵构唯一儿子赵旉薨逝,赵构再未有后嗣,孟太后从江西回宫,曾有异梦,私下对赵构提起过,赵构有所醒悟。恰宰相范宗尹密奏请建太子,赵构道:“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并未坐享江山,处世艰难,零落可怜。朕若不效法仁宗,为天下生灵计,何以安慰太祖在天之灵?”

公元1131年五月,赵构命知宗正事赵令懬广选太祖后代,打算养育宫中。此时赵构年仅二十五岁,赵构此举最起码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承认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的勇气;二是选择太祖赵匡胤后人的大度和智慧。所以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恭维道:“太祖不以大位传子,出于至诚!陛下见识高远,与太祖不谋而合,可以感应天命!”

参知政事张守也锦上添花补充道:“太祖传位太宗,远超尧、舜!”

赵构听得很受用,安排道:“这事不难,朕在“伯”字辈中选择,自然可以接替顺序!”

公元1132年五月,六岁的赵伯琮入宫,命张贤妃抚育,其后吴才人(即吴皇后)也向赵构请求抚育一人,秉义郎赵子彦之子赵伯玖入选,交吴才人抚育,时年七岁。

公元1133年二月,赵伯琮授和州防御使,几天后改为贵州防御使,赐名赵瑗。公元1135年五月,赵伯琮被封为建国公,宰相赵鼎建议以行宫书院作为资善堂,命赵伯琮到资善堂就读,范冲、朱震为老师,赵构命赵伯琮见范冲、朱震都要跪拜。而赵伯玖则独自留在宫里,不久也被封为和州防御使,赐名赵璩,虽然如此,但两人之间已经有了些差距。

不久,赵构似乎不想拉大两人之间的差距,欲封赵伯玖为吴国公。宰相赵鼎及大臣刘大中、王庶等坚持不同意,赵构也就没有勉强。公元1139年三月,秦桧当权,赵伯玖被封为崇国公,也入资善堂就读。

公元1142年正月,加赵伯琮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三月出宫就郡王府。公元1145年,赵伯玖也加授检校少保,进封恩平郡王,出宫就郡王府。两人的官属礼制不相上下,号东西二府。

公元1159年,韦太后崩,赵构向吏部尚书张焘征询天下大计,张焘道:“储君是天下根本,天下大计莫过于此,如今两府名分应该早定下来!”

赵构大喜道:“朕早有此意,明年开春就行典礼!”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