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132章 评赵构(四)

第132章 评赵构(四)(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有人说赵构做太上皇实际也是幕后老板,并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具体见“佐料”)许多人都喜欢拿来做证据,以证明赵构左右政局,这是完全不懂政治的表现。赵构退位后,赵眘不管是打还是和,甚至赵眘选择继承人时,立小(赵惇)不立大(赵恺),赵构从未置喙;赵眘为岳飞部分平反,赵构也不干涉,赵构掌哪门子舵?

十二,父慈子孝享高寿。赵构退位做“太上皇”后,享受了二十六年的幸福晚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孝宗虽非他亲生,却胜似亲生,赵眘即使做了皇帝,仍然每月四次到德寿宫向他问安,二十六年间月月如此,赵构死后,孝宗悲痛欲绝,两天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丧三年。赵昚为了服丧,甚至让太子赵惇参与政事。两年后,赵眘为了更好的安心服丧,索性也退位为“太上皇”,继续为赵构服丧。赵眘作为养子,如此孝顺,赵构作为养父,复有何求?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赵眘有如此优良表现,这难道不是赵构言传身教的结果吗?

佐料:一天,赵构于灵隐寺冷泉亭闲坐,有个行者(在寺院伏侍杂役未曾落发的出家人)对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道:“我看你样子不像个行者,你是什么人啊?”

行者哭着诉说道:“我本是一个郡守(指知州),因为得罪了监司,被诬陷降罪,罚为庶人。为了糊口,来此处投师舅,苟延残喘。”

赵构心中同情,当即道:“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说说看。”

一段时间后,赵构再去冷泉亭,见那人还在,便问他,那人道:“没听说有何动静!”

第二天,恰好孝宗赵眘请赵构和吴皇后到景园相聚,期间,赵构不说不笑,大不同往日,孝宗问原因,赵构也不答。吴皇后看不过意,劝道:“孩儿好意招待我们老夫妻,何必发怒?”

赵构沉默很久,才道:“我老了,人家不听我的话了!”

孝宗骇异不已,忙又请吴皇后问是何事由?赵构道:“那行者的事,朕说了没用,使朕羞于见他!”

孝宗回答道:“我已命宰相查了,此人贪赃枉法,免他一死已是宽大,复职实在不妥。然而这等小事,明日一定解决,今日且开怀畅饮!”赵构这才脸上有了笑容。

第二天,孝宗口谕宰相再办,宰相还是坚持原来意见,孝宗道:“昨日太上皇发脾气,朕几乎无地缝可钻,那人即使犯了大逆谋反罪,你也得给他复职。”宰相只得照办。

常有人拿这事说赵构没有放权。是这样么?恰恰相反,这事充分证明,赵构退位后,将皇权全部交给了孝宗。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这事充分反映,赵构没有了丝毫人事任命权。赵构想帮某人一个忙,先得对孝宗说,而孝宗有选择听不听的权力,认为对就听,不对就不听!而赵构见没帮到忙,心中有愧,但他不能训斥孝宗,只能采取耍点老年人脾气的办法,不搭理孝宗。而孝宗的顺从不过是为了体现孝心而已!

另外,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孝宗恢复”条记录:孝宗每次侍奉赵构,必定力陈恢复大计以征求赵构同意,念叨得赵构烦了,赵构道:“等老者百岁后,你再来讨论这事!”赵眘自此不敢再说。这事儿应当是子虚乌有,因为孝宗即位第二年,便主持“隆兴北伐”。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