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1年正月,兀术最后一次南侵,刘錡引兵从太平州渡江,与张俊、杨沂中汇合后,在柘皋大胜兀术。而由于张俊贪功冒进,致使濠洲之战的失利,唯有刘錡所部全军而回太平州,这也使张俊、杨沂中怀恨在心。
张俊、杨沂中回朝后,极力污蔑刘錡作战不力,结果柘皋之战的功劳,被张俊、杨沂中窃取,张俊升为枢密使,杨沂中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使相)。只有刘錡,于七月罢淮北宣抚判官,改为知荆南府。当然也有人认为赵构让刘錡知荆南府有深意(前文已叙),但刘錡爵位没有晋升,反而从中央赶到地方,显然是受惩罚的表现。刘锜镇守荆南共六年,治理有方,使军民得以安居乐业。朝中大臣魏良臣看不过意,上疏道,刘錡当时名将,不能让他这样坐冷板凳。朝廷这才给他加“太尉”头衔,改知潭州。随后再次出任荆南府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朝廷起用刘錡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此时刘錡已经六十四岁了。
十月,刘錡在皂角林击溃金军,斩金军万户高景山!皂角林之战,也是十三处战功之一。以后我们详叙。战后,刘錡重病。回镇江养病。
十一月,虞允文在采石矶击败金军,遏制了金军攻势。几天后虞允文从采石来镇江看望刘錡,刘锜握着虞允文的手道:“病情不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一事无成,而大功反由你这位儒生建立,我们这些人惭愧死了!”
公元1162年闰二月,刘錡呕血而亡,年六十五岁,谥号“武穆”。
刘錡的一生,从西北从军开始,从西打到东,从南杀到北,从少年杀到到老年。刘錡领军,几乎没有重大失利,“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刘錡一人占了三处(顺昌之战、柘皋之战、皂角林之战),可谓首屈一指。刘錡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忠君爱国的一生。但刘錡没有被封王,何其可惜!
佐料:关于刘錡封王之事,有人说刘錡被宋孝宗追封为“吴王”,但是这件大事并没有被《宋史》记载,“封王”属于一位功臣的基本履历,正史为他作传,不可能不记载,因此,我们采用未封王之说,似乎更为妥当。
刘錡慷慨沉毅,有儒将之风,威名震于金国。完颜亮南下侵宋,下令有敢提及刘錡名字的,杀无赦。南下了之初,完颜亮列举南宋当朝各将,问谁敢抵御,随问随有将响亮的应答,但问到谁抵挡刘錡时,无人敢于回答!完颜亮无奈,只好说亲自来对付。
刘锜不仅通晓兵法,还精通阴阳占卜之术,传说他行军时能避祸就福。他在扬州抗击金军时,下令将城外的民舍全部焚毁,用石灰把城墙全部涂成白色,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地。”完颜亮性格多疑,看见之后十分厌恶,于是驻扎在龟山,金军人数太多,龟山容纳不下,终于因此导致兵变被杀,离刘锜留字之处并不很远。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