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山是张俊的绰号,张俊字伯英,出生于公元1086年,是“八大将”中年纪最大的。凤翔府成纪(甘肃省天水)人。好骑射,有才气。从小做强盗,十六岁,转正参军,为弓箭手,公元1119年,张俊随军进攻西夏的仁多泉(青海门源东南),战后才被授予授“承信郎”,成为“从九品”的最低级武官。这时张俊已经三十二岁了,所以他的起点相当低,也相当晚,之后几年,张俊陆续平定河北、山东盗贼,进“从七品”的“武德郎”。
公元1126年,金人攻太原,张俊跟随种师中救援,屯军榆次,金兵几万人合围榆次,榆次失陷,种师中殉难,张俊率所部数百人力战突围,且战且退,斩杀追兵五百余人,经此一战,张俊声名大震,崭露头角,升为“正七品”的“武功大夫”,此时张俊年已四十一岁矣,但也同时说明,他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很强悍的。
十二月,兵马大元帅赵构在大名,张俊随信德(河北邢台)守臣梁杨祖率三千兵马到大名,赵构见张俊英伟,提拔他为元帅府后军统制,张俊成了赵构最早的军事帮手之一,此后张俊的官职火速上窜,因为他跟对了领导人!
公元1127年,赵构从东平转济州,再到应天称帝,张俊一直跟随,官职也从后军统制升荣州刺史、桂州团练使、贵州防御使、徐州观察使、拱卫大夫。
北宋灭亡,张俊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极力拥戴赵构即位,张俊对赵构道:“大王乃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如今天下动荡,不早正大位,何以聚集人望?”五月,赵构即位,张俊被任命为御营前军统制,正式成为赵构的亲信之一。
七月,张俊率军平定了淮宁杜用、镇江赵万、郭青等人的叛乱,公元1128年三月平,又平定越州徐明几万起义军,为赵构南渡扫平了道路,稳定了后方基地。
公元1129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张俊正驻军吴江。闻讯后,随即率部八千人退回平江,和张浚一同平叛,张俊的部队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镇西军领节度使”。节度使是“从二品”,不到三年,张俊连升了九级。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公元1129年十二月,张俊指挥“明州之战”,获得小胜。第二年,率军平定浙西群盗,诸将除刘光世、韩世忠外,都受张俊节制。六月,朝廷改“御前军”为“神武军”,张俊为神武军右军统制,授检校少保,定江军、昭庆军节度使。公元1131年,张俊节制岳飞、杨沂中、陈思恭等将,受命扫平江、淮、湖、湘孔彦舟、张用、李成的叛军。李成被张俊逼得北上投降了刘豫,也正是此时,李成给张俊留下了一个“张铁山”的绰号,江西各郡平复,张俊因功被拜为“太尉”。
公元1134年十月,刘豫邀金军一同南侵,张俊任淮西宣抚使,扼守健康,敌不得进。
第二年,刘麟入侵,张俊和杨沂中合兵于泗州拒敌。公元1136年,刘麟再入侵,张俊节制杨沂中、张宗颜、田师中、王玮等,杨沂中在藕塘击败刘猊。拜张俊少保,加镇洮军、崇信军、奉宁军节度使。张俊是南宋第三位建节三镇的大将。赵构特意勉励他道:“爱卿见识持重,深达敌情,兼有几万精兵,忠心报国,朕有何忧?群臣都说朕偏爱你,爱卿要体察上情啊!”同时告诫张俊,多读《郭子仪传》。赵构用读《郭子仪传》敲打张俊,最少说明两个事实,即赵构认为他功高,同时张俊有威信,赵构警告他收敛。
公元1137年,郦琼率淮西军叛乱后,张俊再任淮西宣抚使,驻扎盱眙。再移庐州。第二年,朝廷赐张俊“安民靖难功臣”,拜少傅。
公元1139年五月,金人渝盟,破河南,图顺昌,命张俊率军策应顺昌刘錡,张俊督军过江时,刘錡已经取得顺昌之战大胜。张俊抵亳州,渡河收复河南鹿邑等地后退军。
公元1140年,金军郦琼占据亳州等地,张俊大军屯安徽亳州城父镇,命都统制王德攻宿州符离,王德乘胜与张俊汇合攻亳州,郦琼弃城而逃,张俊引军入亳州,父老乡亲焚香迎接,张俊留统制宋超守亳州,自率军回寿春,因功进少师,封济国公。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