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正因为武将普遍无视朝廷法令,所以公元1136年,伪齐犯淮西,赵构调岳飞赴援,岳飞立即奉命行动,未到之前,而伪齐刘麟很快败退,赵构获悉岳飞听调后,才会由衷地说出“刘麟败北不足喜,诸将知尊朝廷为可喜!”赵构言下之意,朝中大将不尊朝廷是普遍现象。
但是金国频繁南侵,赵构尚需要依赖武将保卫江山,可赵构仰仗武将保江山的同时,又害怕武将造赵氏江山的反,毕竟,南宋初期,很多武将反了又降,降了又叛,已经习以为常,而“苗刘叛乱”,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给赵构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淮西兵变更让他对武将加深了不信任感。
三月,兀术最后一次南侵失败退兵,主动发出了和解的信息。赵构敏锐地意识到,金国大举进攻的局面应该一去不复返了,朝廷中的许多带兵将领,经过战火的洗礼,逐渐走向了成熟,比如江南的刘錡、杨沂中、赵密、王德,西南的杨政、郭浩、李显忠等等,基本可以独当一面了。以前仅仅依赖几员大将的时代熬过去了。
现在赵构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将帅手中的军权收归朝廷,也就是收到自己这个皇帝手中,又如何让每位将帅都知道尊重朝廷,也就是尊重自己这个皇帝。说到底,就是如何在朝廷上下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赵构能想到的唯一的手段,就是杀将帅,而且要杀重量级的大将帅,从而震慑朝中所有武将!
佐料:《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六记载了一件岳飞典故,可以了解一下另一面的岳飞。
岳飞和张俊在楚州抚谕韩世忠部队,岳飞看了韩世忠的部队花名册,才知道韩世忠只有三万多人马,却在淮东支撑了近十年,不但金军不能侵犯,还有余力攻金国的山东,内心也敬佩不已。
岳飞回到设在镇江府的“枢密行府”后,知泗州(安徽泗县)刘纲向岳飞汇报道:“泗州在淮河之北,城郭不坚固,无兵无粮,如有缓急,是坚守呢还是放弃?”
岳飞望了刘纲一眼,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这镇江府又称润州,还有什么名字?”
刘纲疑惑地道:“京口。”
岳飞再问,刘纲回道:“丹徒。”
岳飞第三次问,刘纲回道:“南徐!”
岳飞这才说道:“这就是了!”
刘纲退出后,大为叹服,逢人就说,岳鹏举果然有过人之处!
岳飞是什么意思呢?“南徐”也是镇江的古名字,但是“南徐”还有字面意思,徐徐往南,自然不可放弃泗州!高手说话,你得转几个玩儿!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