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84章 朱仙镇

第84章 朱仙镇(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颍昌之战”之战后,兀术率军退到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驻扎。张宪率增援之军击败留守临颖的部分金军,占据了临颖。此时颍昌之南牢牢地控制在岳家军手里。

岳飞闻颍昌大捷后,命屯驻临颖的张宪同徐庆、李山、傅选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汴京方向进发,又将路上遭遇的金骑数千击溃,缴获战马一百多匹。

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进军开封,岳云依然是先锋将,率“背嵬军”打头阵。

逡巡京西的牛皋,并未参加“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岳飞命给他东进,拟到开封城外会师。岳飞自己仍然屯兵郾城,调度指挥。

七月十八日,张宪、王贵两路大军在距离朱仙镇几十里汇集的尉氏县汇合,此时在郾城大本营的岳飞,接到朝廷命他班师的第一道诏书,岳飞回奏道:“黄河之北,有梁兴等太行忠义豪杰起事,河北人心归我大宋。如今金军多次失败,兀术命老少北去,此时正是中兴恢复的大好时机!”

岳飞上奏完毕,不等朝廷诏令,即命抵达尉氏县的岳云前锋出击。岳云率五百精锐“背嵬军”,突袭朱仙镇金军大营,金军连续遭遇了“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的失败,军心动荡,人心惶惶,闻岳家军“赢官人“杀到,不战自溃,相继往开封逃遁,兀术见此,无奈之下,下令撤兵进开封防守。“朱仙镇之战”取得胜利。

“朱仙镇之战”是岳家军第四次北伐的最后一战,可对于“朱仙镇之战”,历来有人持怀疑态度,主要原因是:第一“朱仙镇之战”只载于《宋史.岳飞传》,《宋史.高宗本纪》无记载;第二,五百人击溃金军十万人不符合常理;第三,最重要的是,记录高宗朝事最为翔实的《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没有记载。由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朱仙镇之战”的真伪。

前文叙述过,《宋史.岳飞传》基本是照抄岳飞孙子岳珂的《金陀粹编》。岳珂编写《金陀粹编》,主要依据高宗皇帝御札手诏、朝廷命令、公牍、札子,岳飞表奏、战报、诗文,作者和时人所述岳飞事迹与轶事等,于公元1218年成书,此时离岳飞冤死已经七十多年了。

加上公元1143年,秦桧命儿子秦熺监修国史,主编《高宗日历》。《高宗日历》是宋高宗在位时的主要编年体官史。《宋史.秦桧传》评论,“自(秦)桧再相,凡前罢相以来诏书章疏稍及桧者,率更易焚弃,《日历》、时政亡失已多,是后记皆(秦)熺笔,无复有公是非矣。”所以岳珂编书时,搜集资料很艰难,但他仍然完成得比较成功。

岳飞的战功,《三朝北盟会编》以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有记载,基本可以和岳珂的《金陀粹编》相印证,唯一的区别是,《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得比较简便,只有粗线条,没有细节描述,比如“郾城之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这样记载:“十日辛亥,岳飞败金人于郾城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这样记载:“是日(己酉),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与越国王(完颜)宗弼战于郾城县,败之,杀其裨将”。显得十分干枯,这都是资料严重缺失的原因。

相比之下,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刘錡的“顺昌之战”等等着名战役,两书都有详尽叙述。岳珂的《金陀粹编》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不仅让他祖先荣光,更让全体中华民族感觉到了岳飞的伟大精神力量!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