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回朝后,首先倡导:“如想天下太平,必须';南自南、北自北';。”秦桧这个“南自南、北自北”是什么意思呢?“南自南”即宋人治理淮河之南,“北自北”即金人治理淮河之北,明确放弃了丢失的中原地区,承认北方士大夫为金国服务,以谋求南宋半壁江山的安稳。说得好听是“以退为进”,事实上就是“卖地求安”。
秦桧的这个提法,非常对赵构的胃口,此前,朝廷虽然多次派使者去金国,但还是且战且守且和,自秦桧回朝后,赵构对金国放下家国仇恨,更尽心求和。
赵构对秦桧青眼有加,秦桧官职也就水涨船高。第二年二月,秦桧升为参知政事。六月,宰相范宗尹建议讨论崇宁、大观年间朝廷的滥赏,秦桧起初极力协助范宗尹,可是赵构不太同意,道:“朕不想归过于君父,并让士大夫产生怨恨!”
秦桧一看风头不对,也就不顾好兄弟范宗尹的提携之恩了,立即转向,并以此排挤范宗尹,这就是奸臣的典型做派了。七月,范宗尹被罢免宰相,范宗尹罢相后,宰相位置空缺了近一个月。秦桧早对宰相职位蠢蠢欲动,四处扬言道:“我有两策,可耸动天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说呢?秦桧神秘兮兮地道:“如今没有宰相,说了也是白说啊!”
八月,秦桧如愿以偿,被赵构拜为宰相。熟料,九月,吕颐浩第二次被赵构任命为宰相,和秦桧一同秉政。
秦桧想吃独食,但因根基不稳,他提拔擢用胡安国、张焘、程瑀、胡世将、楼炤等名士,委以要职,获得了一定的声誉,以图排挤吕颐浩。秦桧让党羽造谣道:“周宣王修内政、攘外敌,故能中兴,今二宰相应分管内政和外政。”
不久,赵构诏命吕颐浩专管军事,秦桧专管政务,吕颐浩兼“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在镇江建造都督府。
可吕颐浩也是老资格,当然不是好欺负的!秦桧主动挑起事端,吕颐浩见招拆招。国家内忧外患,大臣却忙于争斗,这当然非国家之福。
公元1132年六月,吕颐浩自镇江都督府回朝,开始主动谋划赶走秦桧,就拉前宰相朱胜非为帮手,任命黄龟年为殿中侍御史、刘棐为右司谏。
吕颐浩向原中书舍人席益征求对付秦桧的策略,席益出了一个高招,席益道:“把秦桧及其党羽看作朋党便行,秦桧在朝廷中的朋党首脑是胡安国,首先要除掉胡安国。”
胡安国是宋朝学者,当时官位为给事中。胡安国曾经向游酢问朝廷中的人才,游酢是北宋着名理学家,死于公元1123年。胡安国问游酢,当然是在公元1123年之前。北宋时期,秦桧的狐狸尾巴尚未露出来,游酢当时很看好秦桧,把秦桧比做三国的荀彧。
胡安国一直牢牢记住心中,秦桧回朝,胡安国利用在皇帝身边顾问的便利,对赵构极力推荐秦桧,说秦桧比张浚等人都优秀。秦桧投桃报李,做了宰相后,也力推胡安国。
吕颐浩从镇江回来,推朱胜非为“同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胡安国不知是不是受了秦桧指使还是其他原因,反正是出头了,上疏道:“朱胜非做宰相时,造成苗刘叛乱,贪生怕死,至君父受辱。如今强敌环绕,用人得失,关系国家安危,臣恐朱胜非耽误陛下大事!”
赵构听从了,改命朱胜非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让孟庾担任“代理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可胡安国还不满意,利用在门下省给事中的权力,拿着任命录黄(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不下发。吕颐浩一看卡带了,特意命黄龟年另外书写任职命令。胡安国还有争辩,吕颐浩在赵构面前告一状,胡安国遂请求辞职,秦桧再三挽留无效,被罢为提举仙都观。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