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有大臣,认为种谔无事生非,招惹了西夏,提出放弃绥州,诛杀种谔以博取西夏信任。任何时代,都有软骨头,种谔开边拓土,却要被诛杀,天理何在?
鄜延安抚使郭逵道:“夷虏杀朝廷命官,假如又放弃绥州不守,这不是太软弱了吗?”还好有明白人为他出声。
不久,赵顼任韩琦判永兴军,经略陕西,韩琦起先也说绥州不该收复,杨定被杀后,韩琦改变了看法,坚持绥州不可以放弃,因此绥州得以保存。
可是种谔却仍然被朝廷保守派攻击,赵顼先降了种谔四级,赵顼并不很糊涂,很快,便恢复了种谔得官职。
公元1067年十二月,夏国主谅祚死,年仅二十一岁,七岁的儿子秉常即位,梁太后摄政。
公元1068三月,夏国派薛宗道到大宋告哀,赵顼谴责西夏杀杨定事,薛宗道回答:“我们已经将杀人的凶手李崇贵等送过来请罪了。”
赵顼随后派刘航到西夏册封李秉常为夏国主。
佐料:种谔夺了绥州,西夏李谅祚随即便杀了大宋知保安军杨定,本想再大干一场,不料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西夏梁太后孤儿寡母,政权不稳,权衡利弊,只得忍着一口气,将杀害杨定的操盘手李崇贵、韩道善献给大宋求和。
李崇贵被押送到开封后,却向赵顼道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原来杨定曾经出使过西夏国,杨定出使西夏和李谅祚见面后,骨头只有几两重,经常对李谅祚下拜称臣,全无大国使臣风范。
不仅如此,更加可耻的是,杨定向李谅祚泄露了很多大宋边境有关少数民族的情报,李谅祚很高兴,赏赐杨定宝剑、宝鉴及不少金银财宝。
杨定出使回来后,上缴了宝剑和宝鉴,却私吞金银财物,并且对赵顼进言,李谅祚安保措施防范疏漏,可以刺杀,赵顼很高兴,提拔他“知保安军”。
等到种谔收复绥州,李谅祚又以为杨定出卖了自己,因此让李崇贵设计杀了他。
赵祯听完前因后果,大怒,他当然不会为杨定报仇了,反而将杨定的官职全部削除,并且没收了赏赐给他的田宅数以万计。杨定可谓是赔了自己又遗害后人。叛国之人,总是没有多好的下场,古今同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