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和邓绾之间的矛盾,章惇也是王安石手下的一员大将,为了章惇,王安石甚至和赵顼直接争论。曾布的三司使被罢后,章惇接任。吕惠卿下台后,邓绾又攻击章惇,说他和吕惠卿是一路货色,章惇因此罢知杭州。诸如此类的矛盾还有很多!
王安石变法失败,我们历史考试的标准答案里,肯定还有重要一条:“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王安石变法最大得益者是谁?是国家,说得具体点就是皇帝赵顼,而封建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大代言人。那么,这个标准答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大代言人,这是针对被统治阶级而言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皇帝和地主阶级是一条战线的,但是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内部也有不同程度的矛盾。
前面叙述过,诸如:收助役钱、方田均税法、青苗法等新法,虽然肥了皇帝,却不同程度地分割了地主阶级的固有蛋糕,所以他们跳出来反对并不奇怪。
最后,我们现在仔细考量,王安石变法是不是完全失败了呢?笔者颇不以为然。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国富了是事实,兵强了也是事实!而且应该肯定,军队战斗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变法不能说完全失败。
有人强调王安石变法失败,无非是因为变法一直没有得到保守派的认可,后来保守派上台,掌握了记载历史的主动权,从而全盘否定、废除新法。
可再后来,变法派重新掌权,又恢复新法,大宋以后的岁月,就在变与不变中反复,但大多数时候是维持新法的,直到北宋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法失败了吗?
佐料:《宋稗类钞》记载了几则大臣巴结王安石的故事,选两则以飨读者。
王雱死后,出殡时,有位张安国,披头散发,在灵前痛哭,涕泪横流,边哭边道:“相公不幸,没有儿子,现今郡君(王安石夫人)有孕,安国愿死,托生为相公的子嗣。”
这则故事应该是不可信的,王安石洁身自好,只有一位夫人,王雱死时,王安石已经五十六岁,妻子吴氏年纪应该和相差不大,怎么可能怀孕?
第二则:郭祥正知武岗县,上疏给赵顼,说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谁反对王安石,就应该罢黜谁,写得文辞明畅,赵顼很欣赏。
一天赵顼问王安石:“爱卿认识郭祥正吗?”
王安石回答道:“臣以前认识,他有些才能,但人品不好,不知道谁向陛下引荐的?以致圣聪听说他!”
赵顼把郭祥正的奏疏拿出来,王安石非常讨厌这种人,极力阻止说不可用。当时郭祥正因功升迁为殿中丞,听说王安石的评价后,吓得赶紧退休回家。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