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43章 争濮议(下)

第43章 争濮议(下)(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赵曙左右为难,但总得有个结果啊,考虑良久,还是决定罢黜御史,但又于心不忍,特意嘱咐宰相道:“不能处罚太重了!”

第二天,朝廷下诏,贬吕诲知蕲州,范纯仁通判安州,吕大防知休宁县。三月,赵鼎、赵瞻、傅尧俞从契丹出使回朝,以曾和吕诲等意见一致,也上疏请求贬职。结果,赵鼎通判淄州,赵瞻通判汾州,傅尧俞知和州。宋朝大臣真是谦逊啊!

司马光见六人被贬,也坐不住了,上疏请求贬职,赵曙不批准。司马光连续四次上表,赵曙始终不为所动?为什么?下节再讲。

至此,濮议之争尘埃落定!

虽然有利于赵曙的结果出来了,可是没有实施,因为不久,赵曙驾崩了,此事竟然不了了之!神宗即位后,又将濮王三位夫人并称“王夫人”。英宗赵曙在位四年,几乎主要就是忙活这件事,结果成了一场空!

纵观这次争议,双方都是正直之臣,却针锋相对,不但损耗了内力,还将他们分散成两派!为以后王安石改革,增添了障碍!真是可叹可悲!这也是大宋文人的悲哀!

佐料:吕诲是吕端的孙子,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吕诲三次做谏官,都因不畏权势、弹劾重臣被贬职。

公元1061年,吕诲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枢密使宋庠,说他勾结宦官、徇私枉法,宋庠因此被罢免。接着陈升之为枢密副使,吕诲又上疏说陈升之交结内侍,想得到提拔。

仁宗很生气,对宰相们道:“朕选用执政大臣,岂能让内臣(宦官)干预?”赵祯说归说,但还是罢免了陈升之的枢密副使职务,不过同时将吕诲也贬黜,让他知江州。这是第一次。

英宗“濮议之争”时,吕诲为侍御史,被贬知蕲州,这是第二次。

神宗时,吕诲再知谏院,拜御史中丞,升为谏官的头头,他仍然不长记性,直接弹劾宰相王安石,吕诲又被贬出京,知邓州。这是第三次。第三次吕诲弹劾前,好友司马光曾劝阻他,吕诲不为所动。

1071年,吕诲病重,司马光去看他,当时吕诲已经睁不开眼睛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猛然坐起,努力睁眼道:“天下事还有可为,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努力啊!”

司马光悲痛地问:“你还有什么嘱托的吗?”

吕诲随即瘫倒在床,虚弱地回答:“没有了。”接着溘然而逝!终年五十八岁。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