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32章 张贵妃

第32章 张贵妃(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纵观仁宗四十二年皇帝生涯,除了“恭俭仁恕”之外,值得称道的就是“纳谏”了,而且是纳狠谏,狠纳谏!由此事可窥一斑。

如果,读者认为这事便作罢,那么赵祯这个皇帝做得也太没意思了。张贵妃毕竟是赵祯心爱的女人,张贵妃一哭诉,赵祯方寸顿失,霸气侧漏,也就顾不得大臣说闲话了。

公元1050年十一月,赵祯一口气甩了四顶高帽给张尧佐:宣徽南院使、景灵观使、节度使、群牧制置使。

御史唐介、吴奎和知谏院包拯等傻了眼,立争不可,御史中丞王举正留百官廷议,大家几乎一边倒,都说不可。赵祯那个尴尬啊!好在张尧佐识时务,主动要求辞去宣徽使和景灵观使。总算解了赵祯的困境。因为这事,朝廷还特意下诏,外戚不能在二府担任要职。

但这事还没完。张贵妃似乎和大臣顶上了,偏要张尧佐做这宣徽使。赵祯无法,公元1051年十月,再次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只不过换了一个花样,让他知河阳,同时兼任宣徽使。

其他大臣见赵祯如此固执,也不好再驳皇帝面子,低头都不做声了,唯有侍御史唐介,还是坚持抗言不同意。赵祯无法,只得将宰相文彦博卖了,回答道:“这是中书宰相任命的!”

唐介枪头一转,又瞄准文彦博开火,唐介弹劾文彦博用蜀锦结交后宫,所以做了宰相,如今用张尧佐,实际想巩固自己的宰相位置,请求罢免文彦博,用富弼为宰相。而且唐介言词激烈难听。

赵祯忍着怒气听唐介念完奏疏,咬牙切齿地问:“你不怕朕将你贬到偏远州县吗?”

唐介毫不畏惧地回答:“臣忠忿所激,死都不怕,还怕贬谪?”

赵祯束手无策,转脸问执政大臣:“唐介奏事是职责所在,可是怎么胡说文彦博做宰相是因为后宫嫔妃的原因?这是大臣应该说的话吗?宰相重位,岂是后宫能干涉的?”

当时文彦博就在旁边,唐介却对文彦博高声叫道:“你有没有这事,自己心知肚明啊!”

文彦博不能争辩,只好惶恐谢罪。赵祯更加盛怒,枢密副使梁适斥责唐介赶快下殿。唐介还不识颜色,挺着身子还要争论。

赵祯涵养再好,也忍耐不了了,声色俱厉起来。蔡襄时为起居注,连忙上前劝谏道:“唐介诚然狂妄,但是纳谏容言,是人主的美德,请宽恕他!”

赵祯怒气稍解,口谕贬唐介春州(广东阳春)别驾。王举正说处罚太重了。第二天赵祯缓过气来,改为英州(广东英德),总算近了几百公里。那时的广东,真是天高皇帝远,赵祯此举,隔靴搔痒罢了。

不过,赵祯后面举措,倒是考虑周全。他怕唐介在路上被人杀了,自己背杀直臣的黑锅,特派内侍专程护送唐介到英州上任。唐介因此名声大振,世人称他真御史,呼“唐子方”,而不敢呼他的大名。

十月底,文彦博因此受牵连也被罢免宰相,庞籍替补为宰相。

佐料:公元1045年正月,张贵妃卒,时年三十一岁。赵祯异常悲痛,缀朝七日,禁止京城举乐一个月。追册她为温成皇后,在皇仪殿治丧。知制诰王洙和内侍石全斌揣摩赵祯心意,提议让枢密副使孙沔读册封文书,宰相陈执中等护送棺椁下葬。赵祯欣然同意。

孙沔接到诏令后道:“陛下如果让臣孙沔以个人名义读册,臣无异议,如果以枢密副使身份,则不可以。臣请免除枢密副使职位。”

孙沔罢使后读册,陈执中做为首相,奉行丧礼十分谨慎,后来还提拔王洙为翰林学士,士人以此对陈执中有看法。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