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24章 庆历和

第24章 庆历和(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赵祯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意思很明显:钱,我大宋有的是,可以给你,但你李元昊必须称臣。

李元昊大概确实熬了几年的苦日子,尽管谋臣张元极力反对议和,李元昊还是决定面对现实,在“面子”和“面包”面前,李元昊毅然选择了“面包”。

这很好理解,儿子都愿意做,还不愿意做臣子吗?没有“面包”,恐怕连儿子都没得做!

公元1044年五月,李元昊上书遣使向大宋递交誓书,低下头颅称臣,同时索要银两、帛绢、茶叶共计二十五万五千(绢十五万匹、七万五千两银和三万斤茶叶)。赵祯遣使赐李元昊诏书,同意!

十二月,赵祯派张子奭为“册礼使”,张士元为副使,正式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并赏赐锦衣、黄金腰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夏国主印”方二寸一分,纯银打造,外涂金粉。

至此,宋夏正式达成和议: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奉宋朝为正朔;大宋允许夏国设置官属;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士兵、民户归还对方;双方边民逃往对方领土,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遣还;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上栲栳、镰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等等,史称“庆历和议”。

1045年,大宋应李元昊请求,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恢复了贸易往来。但是李元昊始终觉得称臣丢失了脸面。以后大宋派使者到西夏,李元昊只让使者呆在宥州,不让他们进兴州。李元昊在西夏国内,仍然是皇帝做派。

公元1048年,李元昊死,时年四十六岁。顺便说一句,李元昊死后,李谅祚即位,年方两岁。西夏国由三大将领分治。宋朝有人提出乘此机会,用节度使等高官厚禄引诱三大将领,可不战而瓦解西夏。

此时程琳为陕西安抚使,主持边关军事。程琳道:“乘人国丧,不是我们中原的礼仪,不如乘势安抚。”

宋仁宗的“仁”并非浪得虚名,竟然同意了程琳鼠目寸光的观点。由此丧失了这个天赐良机。

佐料:景泰潘原之战获得全胜,《宋史》语焉不详,这不是个案,而是奇怪的普遍现象。

但凡宋军有名的败仗,《宋史》将来龙去脉、战争场面,记录的一清二楚,而宋军的很多胜仗,《宋史》都记录得含糊不清,有些甚至一笔带过,让我们绞尽脑汁去抠挖!这也是我们后人总觉得大宋军事上疲软的重要原因。

潘原之战,《宋史.景泰传》是这样记载的:葛怀敏战没,敌骑越平凉,至潘原,景泰从原州抄小路赶赴潘原,先锋张迥害怕不敢进军,景泰将他斩首示众。

在彭阳西遇敌,部将夏侯观想退入彭阳城坚守,景泰不准许,而是在城外依山列阵,还没有成阵型,敌骑来犯,景泰暗中派三百骑兵分成左右两翼,打着旗帜为疑兵。

敌骑反身便逃,将校请求追击,景泰觉得反常,制止不准擅自行动,先派哨骑搜山侦查,果然发现伏兵,景泰挥兵出击伏兵,斩首千余级获胜。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