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以前的制度,皇太后、皇后都是两个字的谥号,刘娥称制十一年,皇太后、皇后加四字谥号,是从刘娥开始的。
赵祯命翰林学士起草刘娥遗诏。御史中丞蔡齐特意到中书省,对宰相们道:“陛下春秋已盛,熟知天下政务,应该亲揽朝政,岂能再使女后相继称制啊?”
吕夷简等深以为然,殿中侍御史庞籍做得更绝,直接命令下合门使,取下刘娥垂帘听政的帘幕,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范仲淹也上疏道:“太后,是母号也!如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如果再参决国事,天下谁不以为,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帮助啊?”最后遗诏里只留有尊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议军国事”之语被删除了。
仁宗追赠刘娥祖上三代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刘娥父亲刘通为“魏王”。
至此刘娥的一生,可以盖棺定论矣。
刘娥从卖艺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称制先河,在中国历代后妃中,都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澄清吏治、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刘娥自真宗赵恒死后,洁身自好,一生并无绯闻。
可是刘娥擅权,喜欢穿帝王装束,至死不肯还政于仁宗,宋朝重臣均忧虑其效法武则天称帝。在群臣前仆后继的阻力面前,刘娥压制欲望,最终并未走出这一步。故刘娥死后,包括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正面的。
刘娥取人子为己子,虽然钟爱赵祯,如同自己亲生,但使得李宸妃与赵祯母子至死不能相认,于人伦是有亏欠的。刘娥死后,赵祯生母之谜大白于天下,这也是后世正统士大夫攻击她的主要原因,甚至出现了《狸猫换太子》的戏剧,摸黑攻击刘娥。
简而言之,历史对刘娥的评价为一句话:“有武后之才,无武后之恶!”
佐料:刘娥从公元1022年称制,到公元1033年,前后十一年整,军国大事始终由刘娥控制,政令出于宫闱,但号令严明,恩威加四海。左右近侍虽有狐假虎威的现象,这在任何朝代都不能幸免,可刘娥总体控制得相当出色。对内对外的赏赐很分明。
柴氏、李氏二公主(赵光义女)入宫见刘娥,因为年老落发,只好带着假发,刘娥见了,感叹道:“两位姑姑上年纪了啊!”命左右赏赐饰以珠宝的裹头巾。
后来赵元份的夫人李氏也以同样情况,请刘娥赏赐珠宝裹头巾,刘娥却道:“大长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女儿,也是先帝的姐妹。你是赵家的媳妇,怎么能相比啊?”不肯赏赐。
以前皇帝赏赐大臣茶,有龙凤图案,刘娥道:“这岂是人臣能得到品尝的?”命相应官吏撤除了龙凤图案。
刘娥赏赐刘家人皇家食物,一定将宫中帝王器物换下,仅用金银镶边的器物盛装,并道:“尚方器(帝王物)不能入吾刘家!”
刘娥经常穿粗绸丝质白绢服饰,也告诫左右宫人效仿自己,左右说仁宗身边人发簪和耳饰都是珍奇艳丽之物,刘娥训斥道:“他们是皇帝的嫔妃,也是你们能学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