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133章 立太子

第133章 立太子(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赵恒对李沆一贯尊敬之极,见李迪如此谦逊,对李迪更增好感,下诏让李迪以参知政事身份兼任太子宾客。同时诏令皇太子赵祯,对待太子宾客李迪,应该对待师傅一样。

赵恒在位后期,刘娥身为皇后,不但处置宫闱之事,有板有眼,有理有据;而且赵恒退朝后,阅览天下的奏章,多至深夜,但是再晚,刘娥总是陪伴左右。

有时赵恒处理政事遇到难题,愁眉不展,刘娥甚至提出自己的看法,往往能得到赵恒的赞赏,这实际上等于默许刘娥参与国事的处理。

刘娥聪明练达,记忆力超强,朝廷发生的事,只要她参与了的,都能记得清清楚楚,而赵恒却因为政事、床事操劳过度,越来越精力不济,因此,赵恒越来越倚重和信任刘娥。

李迪是反对立刘娥为皇后的最坚决者,赵恒能让李迪出任太子宾客,可见,此时的刘娥,虽然参与的国事,但是对赵恒影响还不是很大。

公元1019年,商州(陕西商洛)捕获收藏禁书的道士谯文易,谯文易传言能驱使六丁六甲。审讯中,谯文易供出一个秘密,经常出入宰相王钦若家。

赵恒对这类方士最为忌讳,问王钦若是否属实,王钦若跪拜请罪,六月,赵恒罢免了王钦若的宰相,同时尊重王旦临终前的举荐,重新启用寇准为宰相。

佐料:王钦若是大宋开国后第一位南方人做宰相。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历来已久。

宋人无名氏笔记小说《道山清话》记载,赵匡胤遗训里有“不用南人为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是否属实,有待历史学家考证。

但《宋史.王旦传》记载,真宗早想提拔王钦若为宰相,王旦便以“臣见祖宗朝未有南人当国者。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议也。”大加阻挠。

王旦死前一个月,王钦若才被大用,王钦若仍然发牢骚说:“为王公迟我十年作宰相。”王旦以识人善任着称,尚需找些“公议”一类的理由搪塞舆论,不敢过分露骨。寇准则公开以北人自居,排斥南人,肆无忌惮。

抚州人晏殊,和杨亿一样,七岁能写文章。公元1004年,晏殊十四岁,以神童被举荐,赵恒召其与进士千余人一并试廷,晏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赵恒嘉赏有加,赐晏殊同进士出身。

当时的宰相寇准不高兴,道:“晏殊是江南人!”

赵恒也觉得寇准太过直裸裸,回头反驳道:“张九龄不是江南人吗?”(张九龄是唐朝名相,广东韶关人)。寇准有强烈的地域区分意识,确实让人觉得可惜!

王钦若状貌短小,脖子下有个大肉瘤,世人称他为“瘿相”。但他的心机、谋术过人,性格又狡诈,赵恒有什么动向,王钦若都能揣摩到位,曲意逢迎,以中帝意。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