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不仅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条黄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
胆小的逃跑派又劝赵恒南下躲避敌锋,于是赵恒又动摇起来。停顿在半路上的行宫里,召寇准入内商量。
寇准在军中忙前忙后,焦头难额时,见赵恒又停下来不走了,知道情况有些不妙,听内侍召自己进行宫,立即三步并做两步,匆匆赶来。
寇准在行宫门口,就听到里面有人道:“群臣想将官家推向哪里啊?官家何不早点回京师?”似乎是陈尧叟的声音。
寇准快步入内,施礼毕,赵恒将临驾金陵的意思说了。
寇准瞥一眼陈尧叟,正色道:“有些大臣真怯弱无知!见识甚至不如妇人!如今胡虏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将士闻陛下亲征,旦夕望陛下御驾。陛下亲临,将士气势涨百倍,陛下回銮数步,则军心顷刻瓦解,胡虏乘势攻击,陛下怎能安然至金陵?”
赵恒听了寇准这席话,至此完全顿悟,起驾赴澶州。
十一月二十七日,赵恒终于到达澶州,驻跸澶州南城。
北宋时,黄河从澶州流过的,将澶州城一分为二,黄河之北,是澶州北城,黄河之南是澶州南城。
此时辽国大军已抵澶州北城附近,兵力雄悍,一望无际。赵恒随驾大臣中,很多是白面书生,何曾见过如此阵势?胆小如鼠者又劝赵恒不要过河,驻跸南城远远观觇军势便可。毕竟,到了澶州,过不过河,都已是御驾亲征了,赵恒又犹豫起来!
佐料:陈尧叟(公元961年-公元1017年),字唐夫,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
公元989年,赵光义亲试进士,陈尧叟为状元。
赵光义见陈尧叟器宇轩昂,举止大方得体,回答垂询时口齿清晰,辞意畅达,很是高兴,问左右的大臣:“这是谁的儿子?”
王沔回答道:“此楼烦县令陈省华之子。”太宗于是赐陈省华绯衣,不久召陈省华进京,委任他为太子中允。
陈省华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陈尧佐是公元988年进士,陈尧咨是公元1000年年状元。三兄弟两状元,可以说在我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景德年间,陈省华在尚书省,陈尧叟是枢密使,陈尧佐在直史馆,陈尧咨为知制诰,侄孙辈任官者十多人,宗亲考举进士的又有几人。真是枝繁叶茂,富贵逼人,荣盛无比!
陈尧叟能在真宗赵恒面前说上话,不是没有原因的。但陈尧叟多次劝真宗南逃,而寇准力主北上,同是进士出身,各人的见识,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