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仙宋 > 第503章 金使求和挖俩坑,胡先生跳了进去

第503章 金使求和挖俩坑,胡先生跳了进去(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高庆裔为何望向胡安国呢?那是因为他知道胡安国是个儒林领袖,是一个许多时候都讲求儒家那一套做人做事基本规则的人。

孟子教儒生们一切都以仁义为先、主张仁政以治过国。

孟子对于战争不仅是一味厌恶、而是看重战争的正当性,因此他会说“征之为言正也”。

孟子关于战争正当性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战争的目的不能是追求自己的私利,为了扩大土地、争夺城池和人民,反对“率土地而食人r”的战争。

正是因为孟老先生看到了当时的各国之间的战争大多起于君主的贪婪和私欲,他才十分重视“义利之辨”,大声疾呼“何必曰利”?

那位先哲所关注的义利之辨大体是在于君臣之间,那位先哲反对臣子以“利”游说君主,其实质是反对君主扩大自己的私欲而贪婪无厌。君主最大的欲不在于衣食之美、妻妾之养而在于称霸于天下,这样的贪欲私利必然导致无休止的战争。

那个孟老头轻视“利”,却绝对不代表他的门生、后带儒生们全都像后人想像的那样是个忽视个人利益的迂腐夫子,实际上孟子反对的“利”主要是君王大利。

孟子老先生曾以孔子对为季氏求富的冉求的讨伐为例子。指出如果不行仁政,而一味的追求私利,那就是背叛孔门,如果再是为了土地而不惜发动战争杀害百姓,那就是极大的犯罪。

其次。当时的孟子主张施行仁政的天吏之国可以讨伐那些倒行逆施的君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孟子所主张的天吏之国的讨伐有两个正当性前提:第一个前提,孟子认为讨伐的对象实际上是那些倒行逆施的君主而并不是去对一个国家及平民发动战争,所以老孟头说要“止其旌倪,反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