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马扩所能想到“坑点”这个词汇。也是出自刘行之口的新鲜词。
同样的这个新鲜词,更是被刘行直接运用到了针对蒙古人的后续两个勾当上。
结束蒙古大草原上的纷争,必然会坑死很多弱小的部族,最终统一蒙古草原的只会是某一个大的部族。
而一旦那个大部族完成蒙古大草原完全的统一之后,统一过程中的血流成河必然会给那个部族统一后的大草原只留下一片苍凉、人更稀少。
刘行说是支持某一个大部族去统一,其实就是在“坑”蒙古人。蛊惑、教唆蒙古人内斗,这便是刘行第二个勾当中的“坑点”。
至于最后一步,马扩其实也能想得出刘行的“坑点”藏在何处:誓与大宋一起将灭金作为民族唯一志向,以刘行一贯行事风格、只要将蒙古人思维真的拉进这个大坑里去,那么整个蒙古民族都将从此变作刘行股掌中的玩物了
深知刘行的坑神本色。马扩也不再多想。
当他一番深思之后,马扩抬头对刘行道:“若依太傅所言,我保荐两人。以豫章罗从彦往蒙古,以婺源朱松使西夏。此二人都是我大宋名儒,且足智多谋、善于察言观色和掌握细微之策。ad2;以此二人出使,定可圆满完成太傅这计谋。”
“罗从彦、朱松”听到这两个名字,刘行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
这一次的笑容笑得很灿烂,刘行笑着说道:“你不说,我怎的就忘了当日曾在嵩山书院被我烧了袍绶的罗先生,怎就忘了被我一针扎得笑了三天的朱先生呢”
“太傅您曾在嵩山书院。受业于二位先生”马扩完全不知道刘行在嵩山书院时,都遇上过哪些当世的大儒名仕,所以听到刘行这番话后顿时惊讶万分地盯著了刘行。
侧头看了看他,刘行依然灿烂地笑道:“是呀、是呀我十三岁那年。罗先生曾在嵩山书院游学授课了两年。那两年里,他是被我没少捉弄。朱松是他的弟子对吧,当时也跟他一起进的嵩山书院。哈哈,师徒两个善辩,却经常被我说的哑口无言。不过以他二人的辩才、才学和智谋,还真是此次去出使西夏和蒙古的上佳人选呀不过只是不知。我的这二位先生,现在何处呀”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