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仙宋 > 第268章 “坑”出幸福感的新学政

第268章 “坑”出幸福感的新学政(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否则,那些孩童的家长将被治罪。轻则各地劳工营官役一两年、重则直接扔到教化营去。

以法治学这是后世里学来的,刘行也很清楚有些苛刻、且不近人情。

为了让这种苛刻的感觉减弱一些,刘行在官督民办的学政令中第三条就变成了一种好处、还利以民的好处:凡读书超过六年的孩童、少年,无论男女其家中都能每年领到一定数额的粮食补贴。

这样一来,那些父母们将孩子送进学堂、官塾里去读书。不但不会影响到自家生活。相反,还会得到很多补贴。孩子越多、读书的孩子的越多,得到的补贴自然也就越多。

这笔补贴的来源,刘行实际上对户部下达的指令却并非真的全由户部和各地衙门去拨款,是由肯定会有许多愚蠢的父母被抓去免费劳作的劳工营、教化营收入上去支持其中很大一部分的。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学政、用之于学政。这个想法,直到慧了来到身边刘行才意识到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己只是做了一项比从前历代都能让百姓在被朝廷“坑”的同时能感受到一种幸福感的事情而已

在这一系列的官督民办学这新体系中。如今只是河东一地便在各级学政、官塾中有上万个空缺官职。

虽然那些官职没有太多的权利,但那些职务的收入却要在一定程度上远比当个县令、做个州府和日后新官制中巡抚及有司衙门中幕僚的收入高一些。

之所以学政、官塾教授会比地方官收入高,那便是官督民办中民办的好处了。

刘行新法所定的这种民办中,明确规定有三条:第一,凡是有县学、乡塾中秀才者,各地衙门会额外奖励给秀才所就读过的学堂。

凡是中了举人者,由并路为省后的巡抚、布政司给重奖。凡是中了进士,从省一级到乡村一级、各级学政都会有吏部和户部直发的重奖。

这一条上,当日发出之前刘行在天枢阁的阁会上曾风趣地定义:“朝廷用钱跟那些地方上的学堂买人才,他们培养出的人才越多、收入也就越高。相反。培养不出来人才的学校,几年以后我就让他关门大吉”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