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齿部确实不是吐蕃的,准确的说,金齿部一直归附于南诏六国,只不过它并未立国,一直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赞悉若的淡定,是因为在金齿部这件事上,吐蕃有发言权。
吐蕃对金齿部的掌控力度不小,可以说,这些年来,金齿部以一个原始部落的形式,存在于南诏六国和大唐的虎视眈眈之下,若无吐蕃的支持,它不可能存活至今。
吐蕃对它的支持当然也不是行善积德,而是在地理位置上,金齿部是一块天然的缓冲地带,吐蕃需要这片缓冲地带来维系与大唐和南诏六国的关系。
如今吐蕃情势危急,大唐兵马即将出征,这种情势下,赞悉若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送出一片缓冲地带,来换取大唐天子的原谅,消弭即将临头的亡国危机,这笔买卖亏了,但不是大亏,算是舍车保帅的无奈之举。
听到赞悉若主动送出金齿部,李治冷厉的表情终于有些松缓,眼中悄然闪过喜色。
胜利的果实已递到他的手边,但戏还没完。
这个时候李治若是突然变脸,一副求之不得的贱相欣然收下金齿部,那么前面的一切布局,和付出的成本全都付诸东流了。
于是李治冷哼道:“如此说来,朕还要多谢你吐蕃,将金齿部施舍于大唐了?”
“一个蛮荒多瘴之地,朕若想要,大相难道以为我王师将士用刀戟强取不来,非要大相你送给朕?”
赞悉若慌忙道:“外臣绝无此意,外臣只是代吐蕃付出代价,以此平息大唐天子的怒火,消弭两国本不应有的兵灾人祸,陛下万莫误会外臣一片冰洁之心。”
李治的脸色终于缓下来,但眼神依然冷漠。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