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六百七十二章 儿子官比爹大

第六百七十二章 儿子官比爹大(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这便是郑国渠的贡献。

这是世界第一处大规模开凿河渠灌溉田地的所在。

张阳瞧着卷宗上的记录,以及河道的记述,如今的郑国渠依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一幅地图,对照着关中地图,这八百里秦川腹地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小清清又在熊背上睡着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最近很爱睡觉。

“孩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毛病,总是不喜穿鞋,爱穿草鞋。”

说罢,李玥的目光瞪了眼夫君脚上的草鞋。

张阳讪讪一笑,“改天好好给她立规矩,让媳妇烦心了。”

李玥气馁地一抿嘴继续织衣服,看夫君瞧着手中的地图有一会儿了,好奇道:“这图有什么古怪吗?”

将地图铺平,入眼的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各个河道,张阳喝下一口茶水,“看着是不是觉得什么地方很奇怪。”

“这秦川腹地有什么古怪的?”

张阳还是摇头,“不应该呀,我记得从泾河到三原县应该还有一条水道来着。”

“郑国渠是在泾河以东,什么时候北上去三原了。”

一语惊醒了梦中人,张阳一拍脑门,“我糊涂了,泾惠渠还没开挖呢。”

这泾惠渠是后世才挖出来的,就是为了解决旱情。

有时候习惯久了,都快忘了这件事。

看着地图本能地以为这里就该有一条河,现在才觉得不对劲。

自宋以后,关中腹地的水位渐低,很快泾河也引不出水之后,关中屡屡遭旱,因此宋以后关西一片总是会闹出旱情。

如今来看泾河的水流还不错,内涝也时常有之。

也不知道现在李世民会不会答应修建泾惠渠来分流水道,让三原县以西一片的荒地也成为沃土。

一想到太府寺只有奏报之权,张阳就觉得头疼,束手束脚的感觉很不好受。

心中烦闷,只能将这地图放在书架上,本想着眼不见心不烦,可要是这个泾惠渠不修建,关中迟早也会因为泾河枯竭,导致干旱。

干旱不在当代也肯定在后世,会让关中人口锐减,也会让关中成为荒芜之地。

心烦意乱之下,张阳还是写了泾惠渠修建之事送入朝中,让天可汗看看。

前后两份奏章,进入朝中久久没有回响,张阳很想去朝中问问那个天可汗,你那忧国忧民要励精图治的心去哪儿了。

心里是这么打算的,媳妇这些天随时都要临盆,只能先搁着。

关中的六月是收麦子的季节,人们来来往往于田地间收麦子,当风吹向骊山的时候,甚至可以闻到粮食香味。

李玥与王婶走在池边,下腹一疼便再也站不住脚了。

听闻媳妇惊呼,张阳连忙跑上前抱起她,“是不是要生了?”

李玥面色泛白点头。

“县侯快将公主殿下送入房中。”王婶一边嘱咐着与杨婶一起走入主屋开始忙碌,拿起炉子上的热水便准备接生。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555.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