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此很惆怅。
此刻在骊山还有两个人很惆怅,许敬宗现在要去骊山拜访,还是要看看张尚书的意思。
一马车的卷宗送到骊山村口,张阳揣手看着这一幕也惆怅着,事先想到卷宗的数量不少,没想到会有满满一马车。
好似看到了将来伏案熬夜处理公务的样子,心中不免悲凉。
来陛下对礼部几位侍郎都有重赏,就连已经辞官的李百药,更是册封了安平县公。
而张尚书到现在还是一个县侯,比李百药都要低。
其实礼部这些年立功不少,当初一个的府衙,只有三个人,能够现在的礼部来之不易。
只是如今礼部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势力,张尚书功劳最高,当初一手拉着礼部起来的张尚书却距离朝堂越来越远了。
不多时李孝恭也来了。
许敬宗躬身行礼,“见过河间郡王。”
李孝恭颔首道:“许敬宗,老夫当年就觉得你子不简单,现在倒也是礼部的侍郎了,还在长安城有了不的名头。”
“河间郡王笑了,当初的下官全靠张尚书与河间郡王帮扶,才有今时今日,此间恩情,下官莫不敢忘。”
李孝恭以前是礼部尚书,虽如今不在礼部,但他一朝是礼部尚书,他一直把自己当成尚书。
感念当初三人在一起办事,确实不容易。
一个破落的,又又不待见的礼部,六部之中完全被闲置的一个地方。
李孝恭闻言抚着自己的大胡子便问道:“现在的礼部如何?”
“回河间郡王。”许敬宗拱手道:“下官任职礼部侍郎期间不敢有所怠慢,现礼部侍郎有六人,礼部在册的人手共有三十五人,在外交院任职人手属礼部下属外部人手共有一百七十三人,余下探子与作间眼线三百余人。”
听完这些话,李孝恭面露难色,“老夫没想到一个的礼部,人手竟然可以比肩朝中卫府了?”
“倒也不是,如今卫府改制折冲府之后,兵马有所调动,不少地方卫府的兵马调往长安城卫府,如今光关中兵马就有三十余万,与之卫府还是不能相比。”
李孝恭沉默良久,他一声叹息,当即坐下来,“老夫许久不去长安城都已经不知道现在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一声叹息道尽了中年饶落寞与无奈。
张阳拍着他的肩头,“河间郡王戎马半生,在下晚出生了几年,不然也想驰骋下,此生足矣。”
李孝恭重重点头,“想当年,老夫当年攻打巴蜀拿朱粲,战萧铣,练水师,杀辅公祏,平定江南!那年月当真人生快意恩仇。”
要人生在世,其实李孝恭一辈子过得很不错了,戎马半生现在又能安度晚年,平平安安过一辈子是最好的。
张阳笑着又道:“朝中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去办,我与河间郡王坐看云起云落。”
闻言,李孝恭又看了眼许敬宗,“老夫听到风声是你子受陛下赏识,有意要你做这个礼部尚书。”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