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的一天,在京郊某军工生产基地内,红星1号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在组装车间里初具雏形。
这里已集结了两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分成三个班次,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着高强度的装配作业。
整个车间里,组装线上忙碌的身影此起彼伏,机床运转的声音不绝于耳,可以说非常热火朝天。
赵学成站在车间二层的玻璃观察走廊内,透过落地窗远眺,只见精密的机翼、发动机、舱体等红星1号的各个组件正在有序装配中。
这景象无疑令他内心倍感欣慰和骄傲。
“同志们,再接再厉!我们定会在中秋之前完成第一架原型机的组装!”赵学成通过广播对下面努力工作的技术员们喊话。
“是!”车间内瞬间响起一行行激昂的回应,所有技术人员都似乎燃烧起了热情,更加卖力地投入到各自岗位的工作中去。
……
这边红星1号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赵学成则前往滨海地区视察核电站的施工情况。
到达工地时,只见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
成片的起重机和塔吊在运转,挖掘机和液压桩机的轰鸣此起彼伏,场地上还停放着数以百计的卡车和铲运机。
能够看到,主体的核电厂房已经基本竣工封顶,辅助的泵房、开关所等建筑也都进入了最后的装修阶段。
“反应堆安装区这边管道已经完成接通,主要设备也在调试中。”项目总工程师向赵学成汇报进度。
“进度不错,看来能够如期完工。”赵学成笑着点点头,满意于这让人赞叹的建设进度。
赵学成和总工程师继续沿着主厂房走访视察。只见里面已经布置出了精密的管路和各种先进设备,反应堆的安装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工作节奏,年底前就可以全面完成机组安装和系统调试。”总工程师说道,“到时核电站就可以正式启动发电,为东北和京城地区的电网供电了。”
“好,我希望你们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确保核电站如期投产。”赵学成语重心长地说。
在核电站的建设现场,不仅有赵学成在指导工作,资深核物理专家邓教授也来到了这里。
原本邓教授一直在西北基地从事蘑菇蛋项目的研究工作。
但鉴于核电站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特批将他调配到滨海地区,以发挥其在核能领域的专业指导作用。
赵学成非常欢迎邓教授的到来。
毕竟邓教授是我国核物理界的奠基人之一,在核反应堆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研究经验。
有了邓教授坐镇指导,各项工程建设立刻事半功倍,进展迅速。
所有技术人员也对邓教授推崇备至,甘愿接受他的指点。
而乾教授则留守在西北基地,继续专注于蘑菇蛋小型化和战术化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蘑菇蛋的实战运用能力。
两位专家各领风骚,一东一西分头进行研究,为国家核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广告位置下